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思洋  柏洋 《新闻传播》2023,(17):109-111
在新媒体时代,收听广播的人群以及收听广播的形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哈尔滨地区广播收听也呈现着它的独有的特点。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资料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哈尔滨地区广播收听的特点、哈尔滨地区广播收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地区广播收听的情况。借此探讨地市级广播电台在媒体转型中如何有效克服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增加粉丝和变现的良性经营。  相似文献   

2.
王平 《中国广播》2014,(10):71-76
本文利用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收听率调查数据,对2013年广播收听市场做了简要分析,揭示了广播收听的总体模式,分析了电台间的竞争格局,并对听众的节目类型收听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立 《中国广播》2012,(8):77-80
随着中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广播的主流听众向私家车群体转移,伴随着受众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许多广播媒体开始重点关注私家车群体的收听习惯,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有些电台甚至直接锁定私家车群体。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一些电台的实际运作经验,梳理、分析了私家车时代广播受众收听的新特征,以期对私家车时代广播媒体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米明 《中国广播》2012,(11):20-22
2012年初,云南电台进行了广播听众收听行为大调查,完成的《研究报告》对云南广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与总结。研究数据和结论,不仅对云南电台有用,也有助于其他广播从业者了解广播,有针对性地办好广播媒体,特别是对当前听众收听行为的调查及趋势的分析,对广播未来走向有一定的预判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毅 《中国广播》2016,(2):51-55
2015年广播收听市场总量小幅下降,区域市场表现不一;由于车载听众驱动的结构性增长,广播收听市场总体相对稳固,大规模听众流失并未出现;而市场增量空间的收缩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广播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价值拓展需求,推动了广播收听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广播媒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也在加速,收听数据作为广播媒介市场上的“通用货币”,对电台的经营管理和广告创收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谁着力研究收听市场,细分受众市场,把握核心听众,做到有的放矢,谁才能在市场化的今天走在时代的前列。笔者结合AC尼尔森、赛立信两家专业调查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黄学平 《传媒》2018,(2):15-19
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或工作,或购物,或出行,或运动,在不同的场景中,陪伴性最强的传统媒体就是广播.广播对听众的参与度要求很低,既不需要视听感官的高度介入,又不干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伴随性优势显著.当人们的收听设备从收音机变成车载广播和智能手机之时起,媒介的使用习惯便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广播收听场景的嬗变.在此背景下,对广播收听场景的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8.
从收听调查看香港的电台广播李再唐最近,香港电台与新城电台进行的本年度《电台联合收听调查》第一阶段结果的报告公布,在报告中显示从电台业务角度来看是可喜的,因为全港人口计算,有百分之七十六的香港市民有收听电台的习惯,即约为四百万人,比较去年上升了百分之二...  相似文献   

9.
<正>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情况与广播竞争生态分析1一、广播受众媒体行为较为活跃,广播收听习惯稳定,网络、移动终端成为重要媒介。调查发现,广播受众对各媒体的接触行为相对较为活跃,超过51%的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在3种以上,接触2种媒体的达到33%,大众媒体已深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各媒体中,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开放广播频道申设以来,台湾已成为全世界广播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广播业竞争激烈,听众地位相应提高。但听众占总人口比例并无相应提高。这与台湾听众对广播的使用满足度密切相关。本文根据台湾广播媒体调查与研究资料整理出台湾听众的整体特点,分析了台湾听众收听行为和收听心理的基本特点。这对大陆电台的听众研究颇具启发意义。尤其对大陆对台广播机构而言,研究台湾听众特性更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移动新媒体元年的2013年,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笔者将根据赛立信在70个城市进行的听众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发展趋势。 广播听众及其收听习惯的变化趋势广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现实听众达6.7亿。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电视媒体的受众接触率在诸媒  相似文献   

13.
张渤 《中国广播》2016,(7):47-51
收听率既是广播广告市场实现二次售卖的"统一货币",又是各广播媒体开展节目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文在梳理收听率调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音频传播技术加速迭代、收听终端日趋多元的媒介生态为背景,重点论述收听调查技术革新的技术图景及其为广播媒介价值提升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广播听众总人数、总体接触率、人均收听时长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车上收听量、收听比重的迅速上升进一步优化听众的结构;中央和省市电台的改版、改制直接影响广播市场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存在的全国收听市场南北差异、区域差异依旧明显。本文通过赛立信媒介公司的调查数据对2011年广播收听市场作全景式的回顾和分析。一、广播收听市场整体状况2011年,全国听众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人均收听时间、接触率则略有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车载收音系统收听广播的受众人数增多。可以推测,新增的车上收听群体  相似文献   

15.
王东熙  杨涛 《东南传播》2010,(9):164-165
网络的普及使广播逐渐丢失了大学生听众,而广播盈利点的转移则进一步制造了二者间的隔阂。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厦门地区大学生进行收听习惯调查,从数据出发,分析大学生远离广播媒体的原因与收听偏好。从培养大学听众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入手,为广播支招,提出顺应大学生的收听习惯进行节目调整、经营上制造校园相关的盈利点、强化媒体接触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办好老年广播可以根据当地老年人群的特£和不同层次老年受众的收听习惯,编辑个性化、专业化、本土化的节目,以便贴近实际、贴近老年人的收听需求,更好地为老年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多家媒体调查机构的最近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对收听电台广播仍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包围下,少年儿童可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广播节目的大同小异及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少年儿童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收听习惯较难养成,听众数量与以前相比在大量减少。广播要培养孩子的收听习惯也必须放下架子,走近孩子。孩子们没有收听习惯,并不是说广播不好,而是孩子的年龄特性决定的。他们不会主动  相似文献   

20.
杨叶青 《视听界》2008,(3):88-90
尽管交通的大发展给广播的移动收听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契机,但“车轮子拯救了广播”的说法对中国广播来说仍然是不确切的。反之,广播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伴随性的媒体特征,“拯救”了千千万万途中人的耳朵,抚慰了他们躁动的心绪,动态地改变着他们对车窗外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广播使车辆这一纯粹的交通工具,一变而为文化空间和情感通道。为交通办广播,也使广播自身把移动收听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中国的移动收听市场正展现给我们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