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华社成立了新闻研究部。它的工作方针和研究范围是:一、根据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全社各项宣传报道中提出的问题;研究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问题,以加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二、加强新闻业务研究,办好《新闻业务》,提倡及时总结报道经验。三、逐步地整理、总结过去新华社工作的经验,分批写出新  相似文献   

2.
钟翠凤 《当代传播》2005,(6):104-105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打出了“提供新闻线索有奖”的广告,而各大传媒上由老百姓提供线索后采写的新闻也越来越多。于是,一类新新职业者开始出现——新闻线人。新闻线人的概念和种类有资料显示,我国的新闻线人大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从本质上说,新闻线人从事的是一种交易行为,线人提供的新闻线索一经采用,便获得几十到几百不等的奖金。2003 年11月,北京《新京报》打出了“首期万元线索大奖”的广告, 很快,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核心报道的线索提供者获得奖金一万元,这是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线索奖。2003年12月9日,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前来新华社北京总部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2004年5月开始,新华社在新华网以及新华社旗下的各个报刊醒目位置公布有偿报料的热线电话,把新闻线人争夺战推向了白热化。  相似文献   

3.
从新闻线人看媒体新闻源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不久前来京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新华社运用“线人”模式让中国媒体首次实现了世界领先。现在,不仅是新华社驻外分社开始在当地培养新闻线人,国内其他媒体也在四处网罗线人,打造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新闻线人,已成为媒体新闻源竞争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4.
1990年,中国新闻界出现一股“短新闻热”。新年伊始,首都10余家大报在开辟不久的专栏里,刊登了大量现场短新闻,响应中国记协发起组织的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6月12日,现场短新闻评奖在京揭晓。20多天后,新华出版社推出《现场短新闻——首届评选获奖作品集》。8月13日,由张持坚、蒋耀波、谢金虎选编的《新华社中青年记者短新闻选评》在哈尔滨举行首发式。……短新闻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青睐?在这个首发式之后举行的新华社短新闻研讨会上,27位出席者带着自己的论文,从诸多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纸报道国际新闻,都采用新华社稿件。那么,统一采用新华社稿,编辑就可以高枕无忧,版面就万无一失了吗? 今年6月20日早上,笔者发现将在当日下午见报的“世界新闻”版大样上,新华社一条不足200字的电讯稿——《南联盟黑山共和国废除死刑》被编排在了版面的右上角,标题做成了两行题,“废除死刑”四个字还用了55磅大黑。电讯稿内容如下: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南斯拉夫联盟黑山共和国议会19日通过决议,废除死刑,谋杀及其他重罪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于8月中旬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短新闻研讨会。为期5天的研讨会开得别开生面: ——会议开幕式是和新华社77名中青年记者合写的《短新闻选萃》一书的首发式同时进行的,显示了倡导短新闻的决心; ——来自总社和国内各分社的与会人员,都宣读了各自的短新闻论文,每篇不超过3000字。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也不例外,他的论文题目是《短新闻的两重境界》; ——与会的部分年轻记者身体力行,利用会议间隙深入街头巷尾,竞相采写现场短新闻。《哈尔滨日报》为此开辟了“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哈尔滨”专栏;  相似文献   

7.
<正> 新华网是由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新闻网站。 新华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早在1997年11月7日,就开通了新华社网站(www.xinhua.org),将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与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内外网络媒体竞争,开始了新华社新闻发布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最近,新华社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中社与红军宣传方面的史料复印件中,发现了1934年3月1日出版的第13期<工农通讯员>.该刊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新华社前身红中社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也是新华社历史上最早的新闻业务刊物.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10.
沈文 《新闻实践》2009,(12):53-54
一个成功的摄影记者被人们记住,通常是一幅触发读者心灵激荡的照片,它往往通过反映人物命运的典型瞬间而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怀。当我捧读大学好友、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记录他20年新闻摄影生涯的纪实作品《回望20年——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时,  相似文献   

11.
当你打开每天的中央各报时,你就会看到报纸上都刊载有许多新华社电头的新闻。新华社是如何及时将新闻发送到报社、供报纸选用的呢?以前,新华社采用的是模写广播,每秒钟只能播发两个汉字。从1985年12月18日起,新华社使用了最新技术——微型计算机中文发稿系统向北京地区各报、台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9,(1):7-7
据新华社:2008年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垫跺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相似文献   

13.
夏林,男,195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高级记者。著有《岁月如歌——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笔记》等新闻文集。曾获新华社首届十佳编辑、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全国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相似文献   

14.
二十加冠,以示成年.在共和国60周年、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压轴之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迎来了她的成年之礼. 12月15日,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2009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召开,这是自1990年穆青同志提议创办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以来的第20届年会.会场上悬挂着一幅红底白字的会标,昭示着这届年会的主题:"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建设国际一流媒体,不断开创新华社事业发展新局面".会场外摆放的海报"智库,荟萃创意思想;论坛,搭建交流平台;碰撞,掀起头脑风暴"为会议平添了一股新鲜热烈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树立并强化世界意识,是新华社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对新华社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新华社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67年的光辉历程中,新华社肩负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殷切期望,从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从瑞金走向延安,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从党的通讯社,到国家通讯社,到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作为国家队积极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激烈竞争,影响世界舆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这十几年,新华社人紧紧盯住走向世界的目标,不断强化世界意识,自我砥励,不断进取,终于“基本实现了1983年初提出的在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16.
10月24日至27日,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这届年会是纪念新华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新华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南振中在致词中总结了新华社在长达70年的征途上一直重视对新闻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优良传统;分析了新华社面临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的现实;强调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应本着“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以建议和对策的“吸纳率”为衡量年会水平的标准。同时,他对新华社新世纪的新闻学术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81篇,为历届年会提交论文数量之最。年会以论坛方式进…  相似文献   

17.
《新闻窗》2010,(6):9-11
网事十年·起步——贵州新闻进入全球化传播 1997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开通人民网、新华网,标志着中国新闻网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自一九三八年以来,短期集训就是我党我军培养专业摄影记者的主要方法。新华社新闻摄影部蒋齐生同志在《三十二年的新闻摄影事业》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可以为证:“不过,我国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主要方法,还是一九三八年春苏静在115师司令部,一九四○年石少华在冀中军区政治部及一九四一年沙飞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开办摄影训练队所开始的短期集中训练的传统方法。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后(1952年4月1日——引者注),连年不断举办摄影训练班,为本社,也为其他兄弟单位培训新闻摄影采编干部。1958——1961年,还先后协助十三个省市及自治区开办了摄影训练班。许多地方和解放军部队,也开办这类短期摄影训练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上旬,根据中宜部的统一部署,由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带领的新华社报道组同其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访问了工厂、农村、商场、学校、文化站、歌舞厅、体育馆、居民小区等20多个基层单位,采访了从省市委书  相似文献   

20.
自1946年在香港建立第一个海外分社,到2008年半个多世纪里,新华社在海外设立了102个分支机构.2008年9月,新华社在《2008-2015工作设想》中提出大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在2015年之前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三年来,新华社海外分社数量以每年20个左右的速度递增.如今,162个海外分社如同遍布全球的新闻雷达站,24小州不间断地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及时寸准确向全球发布新I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