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在4月 2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看到,二战中受害的中国劳工在日本法庭诉讼获得了胜诉。我们很振奋,这是正义的胜利。也许,这也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因为在以往的同类诉讼中,被残害的一方总是被日本法庭判处败诉。我们很高兴中国的电视记者记录了这一历史的场景。我很希望了解中国记者拍摄这一事件的前后经过。希望贵刊能予以帮助。谢谢!此致敬礼!读者 刘梅为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联系到了拍摄制作这一节目的山东电视台记者孔笙同志,请他为我们重现当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记录新闻的人;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信息的传播”;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层意义上看,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 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51年,记者们用 文字、用声音、用图像,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前进的每一个 步伐。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宣告新 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 志“大阅兵”,到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同志检阅三军 将士和五十万群众游行;从1949年春…  相似文献   

3.
方军 《中国广播》2009,(3):58-58
2009年春节期间,经济之声以“文化中国”为主题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秉承“听有品位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的频率定位,以“汇聚文化经典,彰显中国精神、共创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大型贺岁专题《2008文化中国》和春节特别直播《和谐中国年》为主体,构架黄金周七天的节目,形成既具文化经典,又兼顾地域文化的整体节目风格。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5日~13日,我作为随行记者,对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进行全程跟踪采访。九天八夜,万水千山,有所得,有所思,有所记,略取一二,以飨读者。“人的体力是没有极限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两岸关系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也是一场新闻的“盛宴”。除了涉台报道固有的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连宋来访的报道还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之日程安排紧张,报道高度密集,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硬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役开始前,人民日报参与报道的记者已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搜集了大量国亲两党的背…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这四个手写字,赫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十一月八日的“中国记者大型专题节目”上。它是《中国记者》的刊名,《中国记者》同仁深感无尚光荣》,《中国记者》是属于中国记者的。  相似文献   

6.
看一年的新闻佳作,应可看出这一年的历史演变的轨迹,新闻记者为此做出了精确描述。2001年度选送的广播新闻参评稿件(节目)中,不乏这样的上好作品。这中间,还透出记者冷静观察,理性客观反映见长的特色,以及记者置身新闻事件而使报道愈为生动感人的场面。不足的是,显现重大新闻价值、让人眼睛一亮的消息太少。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从8点30分到12点15分,连续3个多小时现场直播,报道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盛典,整个直播以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和群众庆祝游行活动为中心,全面、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突出了“欢庆、激昂、隆重、辉煌”的总体风格,整个节目隆重热烈、喜庆欢乐、宏伟壮观。除庆典直播外,中央电视台还特意在庆典现场直播的首尾开辟了一个特别节目,为大典烘托气氛,通过历史见证人的访谈和新中国庆典史料的播放,展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的辉煌成就。在这次直播中,中央电视台节目系统投…  相似文献   

8.
范炬炜 《新闻传播》2007,(3):10-12,38
本期的特稿与以往有所不同,它们是本刊特约的2006年荣获“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至今仍工作在第一线的记者和编辑们撰写的业务心得和体会。从中,我们不但会从他们出色的取道、深厚的新闻学术涵养中领悟到他们高超的业务能力,更会真切地体会到当代优秀新闻工作者身上那种可贵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他们的新闻实践,再一次深刻地说明,好新闻是在“三贴近”中产生。 今天,我们推出这组报道,意在发扬光大他们的优秀品质,作个榜样,也为与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共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和影响不断扩大,一批“记者-主持人”逐渐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电视记者不仅采访新闻,还走上屏幕主持节目,这是近几年电视新闻领域运转机制发生的变化之一。随着整个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将有更多的记者、编辑走上荧屏,一身二任地兼作主持人。“记者-主持人”成了电视新闻界中一种既不同于单纯的记者,又不同于单纯的主持人的特殊的“行当”。在逐一探讨去年评选出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成功的经验的时候,本刊请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记者-主持人”自己谈谈对“记者-主持人”工作的看法。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在农村展开的。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原来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场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改革后农村新的经济体制已经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中,人民日报的舆论宣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作为最初参与农村改革宣传报道的记者之一,今天回想起来,许多事情历历在目,感触很多。农村从改良到改革中国农村的改革,有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我搞农村问题的报道也有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我从“干校”回到报社,正好遇上周…  相似文献   

11.
一位作家这么说:史学家留下了历史的躯壳,而文学家应当留下历史的灵魂。 那么记者呢?难道历史允许记者缺席? 不,记者留下的是历史的血肉。 事实,真实的事实,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元素。记者发现和传播事实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记者可以有史学家的理智,可以有文学家的激情,那么历史便在记者的笔下丰富完整了。法拉奇有过一部专著,就叫做《采访历史》,它的历史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不管记者愿不愿意,不管记者怀着一种多么复杂的感情,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观念,一种模式,一种功能,电视新闻性节目中的“记录”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应用得越来越多,魅力四射。不可否认,存在于任伺不同的大众传媒中的新闻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录。从古代新闻的简单传播到现代新闻的大众传播,中外新闻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任何新闻都铭刻着“记录”现实的烙印。新闻记录是指电视节目中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的拍摄现场的“情景记录”,以及这种记录所带来的功能效应,这  相似文献   

13.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公开的场合,范炬炜的话不是很多,可就是这位憨厚的老实人,在2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他的名字与解放军报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第一个完成了环绕中国大陆的“周边行”连续采访,被全国记协和新闻界评价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第一个随“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连续远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完成了单船出海时间最长、跨越海域最多的海上航行连续采访,被该船授予“荣誉船员”称号;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采访报道海拔5374米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主持人节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走上了主持人这个神圣、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不管是播音员,还是编辑、记者都坐在话筒前或手持话筒主持各类节目。那么,编辑、记者如何当好电视节目主持人呢? 一、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角色转换电视新闻主持人应具有“记者的眼光”、“编辑的智慧”和“播音员的  相似文献   

16.
再加一把劲     
某日晚,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焦点访谈”节目,报道的是暑期儿童读书问题。 在一书报摊前,记者问一儿童;“想买什么书看?”答:“日本出的连环画。”问;“为啥不买中国出的?”答:“买不到,有也不好看。”记者又指着琳琅满目的小人书问摊主:“这些都是哪里出的?”答:“绝大多数是日本的,中国的很少,也不好卖。”  相似文献   

17.
“大地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想当年看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人都被这句台词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所感染,如今这部电影所描绘的那片土地:大地真的在(再)颤抖,天空真的在(再)燃烧。与当年人们透过电影和文字回顾战争的残酷不同,如今人们是通过电视屏幕直接了解到战事的进展,人们通过屏幕牵挂着南联盟惨受战火摧残的土地和人民,更牵挂着辛劳在战火烽烟里的中国记者。自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北约  相似文献   

18.
眼下,县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基本还是录播。要让受众的听觉、视觉通过节目进入现场,去感受那里发生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情绪,单凭记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记者和编辑、播音员、制作员进一步交流思想和通力协作,才有可能收到和听众、观众同脉跳动的宣传效果。 和编辑交流。一般讲,记者把稿件(录像带)送到编辑手里之后,编辑依据事实的轻重决定取和舍。为让编辑“取”得精彩,“舍”得合理,记者把耳闻目睹到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实原原本本地向编辑陈述非常必要。1994年,获河南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二等奖的通讯《情注…  相似文献   

19.
徐滔.是中国数以万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非常独特的一位.她是法制节目主持人.但享有“荣誉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她视职业为事业.倾注生命和心智.一往无前地工作并幸福着。她的节目曾经5次获中国新闻奖、连续三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28岁时即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2年又获得中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今天》这个节目你看了吗?”“看了,”“看了”,“一天不拉!”作为这个节目的编辑,没有比听到这些更受鼓舞的了。 1987年10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每晚7点30分播出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来信来稿从全国20多个省市飞来。有的观众评价这个节目“办得有味”、“和新闻联播一样吸引人”;不少观众盼望编辑们“寄一份解说词来”,或者“把解说词汇编出书”。李鹏代总理在参观彩电中心时,也说这个节目办得好。人们时常会问我们,你们怎么想起办这么个节目的? 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