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政教批评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运用;政教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由宋到明,词学政教批评的色彩较为淡薄,但发展到清代,不少词论体现出鲜明的政教批评的视点和色彩。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阐说的内容主要围绕诗词同道,词的创作旨向要入乎雅正、合于风雅之义来加以展开。上述两个维面将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内涵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相似文献   

3.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是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地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即:柳永词集源流的考辨,柳永家世、生平的考述,柳永词作题材内容研究,艺术特色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对我国古典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6.
陈匪石是为数不多的南京籍南社作家。他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极负盛名,而且精于词学理论。他所撰的《宋词举》,奠定了他在近代古典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7.
《花间》词学接受至清代的张惠言才有了一个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的词学策略,张氏对《花间》采取了故意误读、文本支离和点石成金的接受方式,正是由于其重读《花间》和重释温庭筠,古典词学至常州词派实际上经历了从传统的为词之学向读词之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在词学中,亦是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范畴,而对词论中尊"雅"观的研究却总是散落在整个美学、诗学或词史、词派等的研究中,文章主要梳理当代词论者对中国古典词论中尊"雅"观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整个古典美学或文论的角度;从词学理论的角度;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雅词进行分析的;词体雅化理论与学术思想结合进行研究的;从此四部分中抽离对有关词论尊"雅"观的研究以突显其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9.
章以《清真词》的解读为例,认为解读古典学作品,宜走传统训诂与多元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路子,传统训诂包括词义解释、典章制度化意蕴、化用诗句的由来、词牌体制特点等,多元学分析方法包括本分析、词的色彩词藻美、从赋和叙事学等多角度分析,力求古今结合;并简要评说两种分析路子的长短,从而为古典学的教学和研究尽一点探索之力。  相似文献   

10.
张若兰(以下简称“张”):刘老师,您好。您在词学研究上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人所景仰。请问,您当初是怎样走上这条词学研究之路的呢? 刘扬忠(以下简称“刘”):我之所以能走上宋词研究和词学研究这条道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自小的家庭教育和特殊的求学经历使我爱上了古典诗词,另一个就是考上研究生以后我的导师吴世昌先生对我的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胡先骕是造诣深厚的古典诗人,论词主中庸,客观公允,大旨承南宋词骚雅衣钵,重比兴寄托,言内意外,含蓄典雅,自成一家,其词学观主要是崇悲、尚雅、主清。  相似文献   

12.
古典献典籍中蕴涵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即精神明,古典献整理研究要从当代意识出发,探讨历代学孜孜研治古典献的内在精神实质,在传承中有所发明,发掘我们民族发展之勃发生机的源泉,以其作为今天精神明建设的一个支柱,进而创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古典献学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古典献学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中的作用,将我国古典献的整理和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引起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民族生存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众多的思潮 ,如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学习西方文学思潮、人文精神文学思潮、文学通俗化思潮以及文学复古思潮等。这些文学思潮对近现代的词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词学批评的专业化开辟了道路 ,解放了人们的词学观念 ,更新了词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拓宽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从此 ,中国的词学批评由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本文打破了就词学批评研究词学批评的传统格局 ,避免了词学批评研究方面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同时 ,把词学批评放在各种文学思潮中进行研究 ,也为中国词学批评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是词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词学的学术期刊。《词学季刊》是现代词学研究最重要的理论阵地,是联结词学家和词学活动的总枢纽,反映了现代词学在新旧文学传承过程中的生态,推动了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建构,直接影响着现代词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词学学术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龙榆生是现代词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词学观所构成的学术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实际上,这是首次明确化的现代词学体系,规划出了现代词学的研究范围。声调学关乎词的艺术论、方法论、美学特征;批评学关乎词史、词论、词家、词作研究;目录学关乎词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龙氏词学观已成为一份宝贵的词学遗产  相似文献   

16.
略论孙麟趾的词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词学理论往往重于赏析 ,关于词的创作很少论述。清代词论家孙麟趾则立足于词的特殊体性 ,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从立意、技法、字声三个方面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词学理论主张。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词学理论 ,对于指导词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我国的词学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盛开在我国词苑的一朵凄艳奇葩。后人对他在悼亡词上的创作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是目前词史上公认在悼亡题材作品中表现最卓越的一家。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他的悼亡词作了深入的探讨,在其悼亡词的内容、特色、成就、成因等方面都有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而我认为除了这些宏观上的探讨外,对其词的意象这一微观方面也颇值研究。从文艺学的角度看,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研究纳兰的悼亡词,对其词中意象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两朵最大的奇葩当属豪放词和婉约词。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阴柔含蓄,妩媚朦胧的婉约词就如水中赏月雾里看花一样,迷离了我们专注现实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曹辛华教授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诗词学研究。在词学文献研究、唐宋诗词研究、现当代词学、民国词史研究等方面有了不少创获,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曾教授于科研主要创新之处有: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词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代词律批评理论自身的完善为词学研究树立了榜样,词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清代词律学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与方法;第三,清代词律学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词人的创作;第四,清代词律学还对词籍校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