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被看做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而《檀香刑》的出现被作者认为是对其早期作品风格的反动,是有意追求自我超越并呈现出民族化的追求。本文通过从主题、叙事结构和技巧等方面对《檀香刑》分析,指出其所谓的撤退只是他自己的一种言说,不过是对小说所作的一种策略上的包装而已,在民族化题材掩盖下仍然是褪不去的先锋叙事。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莫言的《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裂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檀香刑》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莫言作品的人性书写作浮光掠影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檀香刑》是一部以刑罚为名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元素,但经莫言高超的文字演绎,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暴力元素的感官冲击,同时赋予了行刑过程艺术之美。暴力元素的美学转化是《檀香刑》的显著特征,因而,对其暴力转化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面对陌生的外国文学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学生思考的力度始终是个难题,而加强本土视角下的学习接受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借((檀香刑》对《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的化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通过讲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多角度叙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檀香刑》以刑罚为描写对象,在对刽子手极其残忍的行刑方式的展示中,揭示了刽子手、刑罚、看客、人性等深刻命题。  相似文献   

6.
白鹤 《黑河学院学报》2022,(7):153-154+173
《檀香刑》在叙事层面有很强的民间性特征。在《檀香刑》中采用类似戏曲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形式,在多个视角作用下,展现不同于官方历史的民间。在叙事结构中,莫言将猫腔运用到凤头和猪肚的章节开头,与宋话本中的“入话”有相同之处。在叙事主体中,莫言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孙丙,客观地展现孙丙的愚昧和英雄主义,这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这正是“民间立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檀香刑》通过描绘和揭示刽子手赵甲的普通心理、杀人哲学、职业生涯与道德,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刽子手形象。赵甲的典型不是具体的个案,而是具有普泛性。这个典型的意义,就在于警示我们:要时刻提防人性中潜在的赵甲式恶魔,别让它出来作恶。  相似文献   

8.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莫言在《檀香刑》中渲染了一幅热闹喧腾的生存场景。小说寓悲于喜,亦庄亦谐,血腥的残酷杀戮与蓬勃的生命意志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时上演,让人透视出众声喧哗的背后是人性的挣扎和悲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的语言独具特色,他把方言土语融入了叙事语言,活用比喻、夸张、排比、反复、仿词等多种修辞手法,铺陈华丽,文气纵横,汪洋恣肆,潇洒自如。有时还拆旧词创新语,形成了个性鲜明、超越了陈词滥调的陌生化的语言。文中句式多变,长短交替,文白夹杂,错落有致,音韵合谐。拟声绘色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歇后语、猫腔、土语等令小说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狂欢化的叙事消解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形成一种戏谑的风格,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檀香刑》是莫言艺术创作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是其"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有力尝试。莫言即是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用老百姓的语言(民间的说唱艺术---猫腔)、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叙述一段民间文化的不屈抗争史。作品在民间文化与庙堂文化的矛盾斗争中,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高密茂腔是高密、东北乡文化的精粹,莫言从小受茂腔戏曲的耳濡目染,文学创作也含有茂腔影响的烙印。本文将从民俗茂腔的角度分析茂腔-莫言-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相得益彰、流光溢彩的水乳之情。  相似文献   

14.
《檀香刑》中暴力刑罚场面狂欢化的奇异景观描写特色鲜明,该文分析了人物生命变态体验下的狂欢、个人权力的变态迷恋、专制权力的腐朽与颠覆,重点审视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权力的变异和崩溃。  相似文献   

15.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16.
《檀香刑》表面上看是一部英雄史诗,描写了主人公孙丙率领高密东北乡村民抗击德国殖民者强修铁路、对乡民施暴的故事,歌颂了他在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实际上,这是一部解构英雄的作品,一部中国的《堂·吉诃德》。通过对比分析孙丙与堂·吉诃德在理想抱负、行为方式、行为原因及结果等方面的相似性,指出孙丙正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一个"反英雄"典型。作者通过刻画这个"反英雄"形象,反拨了传统小说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创作方法,解构了英雄人物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檀香刑》的德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来分析研究译者白嘉琳在处理小说中大量使用并且独具特色的熟语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即何时选择归化策略,何时选择异化策略,如何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与再现原文内容层面的信息与风格要素,并评价其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内翻译补偿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对翻译补偿研究的范围仍比较狭窄。为了深入研究翻译补偿理论,文章对文学翻译及其翻译补偿研究的形势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对翻译补偿策略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从增益,概略法,替代法,加注(文本外加注)四个补偿策略理论结合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莫言小说《檀香刑》进行分析,提出翻译补偿策略需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9.
檀香刑     
孙丙,猫腔戏的班主,好逞能,得罪衙役,惹恼知县,被打烂板子也不低头认罪。戏唱不成了,开了个小茶馆,本可过太平日子,却因小娘子被侮辱,他毫不忍气吞声,棒打德国技师,导致德国兵血洗村庄,害了27条人命,搭上娘子小桃红和一双儿女。孙丙不能善罢甘休,跑到鲁西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小说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莫言的《檀香刑》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了比较。《檀香刑》的叙事者由"少"到"多",叙事结构由"线"到"块",叙事风格由"西"到"中",实现了对《喧哗与骚动》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