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明确中国特色法治政府的内涵,分析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力求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民意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透明政府。目前,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我国走上一条正确的法治之路,早日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4.
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分层论证法从政策、监督和法律三个维度对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履责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主要存在政策冲突,政府依旧"掌舵";监督敷衍了事;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从"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的视角提出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及配套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不仅有利于真正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还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以法治理念贯彻全局的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是在曲折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坎坷,追本溯源,本文将从法治的基本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法治政府的原则,以此为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法治国家在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效应,其次主要论及了法治国家效应生成条件中的公民要素。其中重点强调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养、公民理性意识的形成、公民法律信仰的养成及公民道德方面的建设。公民的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统一于公民行为中,对于实现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层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部分,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直接处理、协调各种具体、现实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因此,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强化基层政府的法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基层政府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意味着法治政府在遵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及民主政治的框架下构建。纵观数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状况,发现公权力与私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博弈状态,法律对权力界线和运作规制尚未形成有效制约,我国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导思想。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对“法治”理解不够。从行政权力的特点及我国行政执法的现状来看,要实现法治,政府必须率先守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已进行了将近九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距离真正法治政府的目标还很远。总结诸如北京、广州等众多省份建设法治政府的经验,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迫切而关键的基础是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原则中的一系列问题,建立法治政府,恰当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冲突的问题,才能尽快将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切实实现人民民主,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自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法治"逐渐成为全社会上下的时髦语,其理论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设的实践也卓有成效。然而,这是法治的幸运也是不幸之处。成为社会的焦点,必然会得到关注并不断发展;但是被关注太多,也许会承载太多,被曲解,庸俗化。基于这种现状,在众多前辈理论的基础上,对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的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框架性的整体思考,还原真实的、完整的法治:完善的法律制度、立法程序法治化、普遍遵守(法律制度绝对权威性),民主、平等、限权。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情境下,中国日渐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法制改革道路,于是移植西方文明国家的法律成为优选。但是改革中的问题,却一再提示我们要注重中国国民心理,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惯性,正确处理外来法律与民众心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建设法治国家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应当说并不尽人意.探究其真正原因,寻求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应是全社会围绕依法治国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是中国法治建设走不出的背景。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中国的客观事实,观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一体同构性,正视区域法治的差异性,撷一种法律与政治妥协的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探求具有“相对合理主义”的中国现代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法治政府引领和谐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就是实现民主法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依法行政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加强行政立法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完善行政执法,做到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克服权力本位观念,健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制度性法治文化和精神性法治文化两种。校园法治文化既是以法治为取向建构校园文化的结果,又是法治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区域独特的表达形式,因此具有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双重特征。鉴于校园法治文化的自身特点,校园法治文化的培植应当以现有学校类型及文化...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保障,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环境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需要大力实行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