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豆腥味是大豆蛋白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试验采用水稻芽对大豆乳进行脱腥处理,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处理温度45℃,时间2h,水稻芽干粉添加量为2%,与常规热处理脱腥法相比较,该法蛋白质得率高,无豆腥味,豆乳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低温脱脂大豆粕中的低丰度蛋白提取和高丰度蛋白去除条件,为进一步探讨大豆低丰度蛋白对动物的生理功能影响提供试验材料。创新点:结合提取时间和异丙醇浓度,将超声波(超声时间、功率)用于辅助异丙醇去除大豆高丰度蛋白和富集低丰度蛋白的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异丙醇浓度等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通过测定提取液中的蛋白浓度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质谱分析(MS)等蛋白质组学手段鉴定提取液或丙酮沉淀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实现了大豆高丰度蛋白去除和低丰度蛋白提取条件的优化。结论:50%异丙醇,350 W超声15 min,提取1 h是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物含多种低丰度蛋白(油质蛋白、大豆未知蛋白、磷酸酯D和无特征大豆蛋白),且无大豆高丰度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大别山产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研究水溶物醇沉后所得醇沉物和上清干粉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离心、洗涤得醇沉物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真空冷冻干燥得醇沉物和上清干粉;采用外标法测定醇沉物和上清干粉中多糖、黄酮和总酚含量;通过铁离子还原力测定以及ABTS+·和DPPH·清除能力测定法比较醇沉物和上清干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大别山产多花黄精提取物中醇沉物得率为41.48%±4.15%,上清干粉得率为16.97%±0.64%,前者得率约为后者的2.5倍;上清干粉中多糖、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约为67.35%、0.72%、0.34%,醇沉物中多糖、总酚、黄酮含量低于上清干粉;以Vc的抗氧化活性为对照,醇沉物和上清干粉都具有抗氧化活性,而上清干粉抗氧化性高于醇沉物。结论:大别山产多花黄精提取物中上清液固溶物得率较高,其多糖、黄酮和总酚含量也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方法对豆腐渣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豆腐渣进行干燥处理,并比较了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性质。结果表明,豆腐渣干粉的膳食纤维含量为42.4%,蛋白质含量为15.2%.干燥方法对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其持水性、溶胀性、结合脂肪能力,冷冻干燥〉真空干燥〉鼓风干燥;阳离子交换能力却相反,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冷冻干燥的产品色泽洁白,具有豆香味。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扩建工程中设备的配置与安装、调试工作是大豆分离蛋白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工程实际出发详细地探讨了大豆蛋白二期扩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主要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提出了设备总体配置原则、工作步骤和测试方案,试生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黄蜀葵花、茎、叶多糖与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黄蜀葵花、茎、叶多糖和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黄蜀葵花、茎、叶中的多糖和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黄蜀葵黄酮中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黄蜀葵花多糖浸膏得率26.0%,多糖含量17.0%;黄蜀葵茎多糖浸膏得率12.3%,多糖含量11.6%;黄蜀葵叶多糖浸膏得率19.0%,多糖含量14.8%.黄蜀葵花黄酮浸膏得率30.5%,总黄酮含量3.45%;黄蜀葵茎黄酮浸膏得率10.0%,总黄酮含量0.68%;黄蜀葵叶黄酮浸膏得率16.5%,总黄酮含量1.05%.黄蜀葵茎和叶未检测到金丝桃苷,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为1.86%,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黄蜀葵不同部位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黄蜀葵茎和叶不可替代黄蜀葵花,但可以用于提取多糖.本试验为黄蜀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经水解得到的低分子肽混合物,具有比大豆蛋白更优越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本文对大豆肽的性质、营养价值及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提取燕麦麸皮中的蛋白质,以燕麦麸皮为原料,测定蛋白含量、脱脂,以超声时间、加水量、加酶量为单因素,使用超声辅助酶法进行提取试验,使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计算蛋白质提取率,确定各单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得燕麦麸皮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时间60min,加水量60mL,加酶量0...  相似文献   

9.
紫皮洋葱与黄皮洋葱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凯式定氮法和光谱分析法测定洋葱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紫皮洋葱与黄皮洋葱的蛋白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紫皮洋葱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黑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及两种脱蛋白分离工艺的比较.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黑糯玉米多糖,用两种改进的方法(氯仿-正丁醇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除蛋白质,以脱蛋白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L9(34)确定最佳脱蛋白分离工艺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最佳组合粗多糖得率及510nm处吸光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比氯仿-正丁醇法的脱蛋白效果好,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70.69%,多糖得率仅为67.87%;氯仿-正丁醇法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51.39%,多糖得率为80.31%.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可为黑糯玉米多糖的分离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鲜牛蒡经清洗、切片、热烫、护色、打浆、胶磨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富含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牛蒡精粉,研究影响喷雾干燥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牛蒡切片热烫后采用1%柠檬酸+0.4%抗坏血酸+0.5%氯化钙护色液浸泡30 min,料水比1∶3,进风温度200℃,雾化器频率为60 Hz.在此条件下,牛蒡精粉为白色粉末,得率7.25%,固形物回收率55.77%,溶解率超过85%,含水量4.13%,多糖含量16.50%,精粉蛋白含量16.63%,灰分含量5.17%,粗纤维含量0.14%.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牛蒡精粉,是对鲜牛蒡进行深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消化方式对FASS测定豆豉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豆豉为原料,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豆豉中Mn、Cu、Fe金属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利用干法灼烧灰化、常规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Mn、Cu、Fe的含量。3种消解方法处理的样品中Fe的含量较高,其次是Mn,再次是Cu。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消化方式都适合处理豆豉样品,其中又以微波消解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用生活活性蛋白粉饲喂奶牛,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逐头配对法,选取38对产奶牛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奶牛精饲料添加4%的生物活性蛋白粉,进行为期38d的试验检测,并用t检验对各组试验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生物活性蛋白粉可显著提高产奶量,并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豆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籽粒硒含量,以鼓粒期一次喷施亚硒酸钠水溶液效果最佳,籽粒硒含量最高可比对照提高31.71倍。大豆叶面喷硒对植株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详细论述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特点和优良的服用性能,阐明了大豆蛋白纤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利用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分析游离甘油的方法测定酯转化率,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中水的含量、醇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加入方式为条件变量时对生物柴油制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水含量6%,醇油摩尔比4∶1,反应时间12h,温度45℃,甲醇分三次加入,在此条件下该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的酯转化率可以达到45.2%。  相似文献   

17.
菜用大豆的食味品质分为甜味、质地、香味和鲜味,消费者一般喜欢有甜味、清香味、质地柔软的菜用大豆。研究表明菜用大豆的甜味与籽粒的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可用籽粒的硬度表示质地;菜用大豆的鲜味主要是由于菜用大豆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可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作为评价菜用大豆鲜味的客观指标。研究还表明菜用大豆的营养与食味品质问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蛋白质的含量与籽粒硬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5个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浸种处理黄豆种子,放在2种不同的温度下培养,观测其对种子发芽、下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黄豆种子的发芽率和下胚轴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5℃和27℃下,0.05m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发芽率最高,都达到了93.3%,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9.8%和14.8%;27℃下0.05m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下胚轴伸长最长,达13.6cm;15℃和27℃下各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胚根伸长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油菜素内酯对胚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蒸煮造成的蛋白质变性对微波膨化的影响,以及微波膨化过程中蛋白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并从物料的质构和膨化能量等方面对微波膨化蛋白质物料的机理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豆卵磷脂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卵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中含有4种脂肪酸:棕榈酸(16.5%)、硬脂酸(4.2%)、油酸(12.1%)、亚油酸(59.2%);亚油酸在大豆卵磷脂中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