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历史民歌,主要包括红军歌曲和传统民间歌曲。其具有全民参与、专业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传播特点,同时呈现出音调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追求审美品位、彰显文化生命等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歌唱英雄刘志丹为代表的陕北革命民歌因其鲜明的红色革命思想,为陕北民歌的发展注入新生的力量,在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艺术家对陕北革命民歌采集、利用,创作出很多被世人传诵的经典音乐作品,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世界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和我国新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西革命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异卉,而赣南革命历史民歌又是这束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本文从江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江西革命歌曲的成因,阐述江西革命民歌的社会影响和它的传统精神,以及它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放牛娃儿盼红军》钢琴曲是由但昭义改编自巴渠民歌《放牛娃儿盼红军》,民歌诞生是因为在当时革命时期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为了鼓舞当地农民创作的,当时根据巴地民族文化和音乐民歌来创作了大量歌曲来鼓舞宣传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而《放牛娃儿盼红军》就是其中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后来经但昭义改编成钢琴变奏曲,虽然用的是西方变奏曲结构但是从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都充分表现了巴地文化和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6.
瑞金沙渊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革命的故都,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的丰功伟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闪烁着革命的光芒。沙洲埙小学便设立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一九五九年八月,党派我到沙洲埙小学担任校长,并叮嘱我要发扬革命传统,把红色故都的学校办好。我是个贫农家庭的孩子,党把我培养成人,入了团,入了党,今天,党又把我派到这革命的圣地来工作,我的心情是  相似文献   

7.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现实主义的光辉思想,结合我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从文艺的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创作过程以及作家艺术家主观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创作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宝库。四十年文艺发展的历史证明,坚持这些基本创作原则,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就能得到顺利发展,违背它,就会遭到挫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出现了一个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的崭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纪念《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这些理论,对于坚持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黄悠纯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33-35,40
白薇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其创作主题,也随其人生经历和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由抒写爱情转变为对革命对政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爭也称土地革命战争,这就是說这一时期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內容。进行土地革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土地从封建剝削者手里轉移給农民,把封建地主的所有制变为农民的所有制,使农民得到解放,从而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大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我們党在已經完成了的民主革命时期两大任务之一。它和反帝国主义是相关联的。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在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毛主席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晋中民歌中大多数曲目相同、曲调相近;曲目不同、曲凋相近;曲目、曲调相同但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研究“时调”对晋中民歌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可以窥视到民歌的衍变及民间作曲在旋律、节奏、结构、调式、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到汉武帝时职能扩大,除掌宗庙祭礼外,还增加了采诗以观民风、制定历法等内容。乐府采诗其途径多样,其中,与经学博士“循行天下”,鉴观风俗相关。采入乐府的民歌经统治的改造,继承着《诗经》的政教传统。  相似文献   

13.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非常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与党内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斗争情况的同时,分析了毛泽东的斗争精神及其显著特点、形成的内在动力及对中国革命命运的影响。进而指出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对总结历史还是面对现实及展望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龚建云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4):81-83,112
文章从三明山歌的色彩区域、色彩特征、色彩性乐汇和润腔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了三明山歌所特有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闽西、贺州客家人同属中原汉人,因躲避战乱漂泊他乡,与当地原住民经过长期的杂居、融合,发展成现在既有中原汉族语言文化,又有当地原住民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由此产生的客家民歌不仅国内反应强烈,在海外也影响巨大,值得我们研究。在此,对两地客家民歌的旋律色彩作一番比较,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客家民歌。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赤色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赤色邮政,担负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文件、包裹和报刊的传递任务。在当时条件下,它对于加强根据地的交通、发展邮电通信事业,辅助苏区的军事通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湖南的土地革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梁子湖东岸部分乡镇的民歌进行实地调查,比较详实地记录了梁子湖民歌现状以及有关民间歌手的情况。对梁子湖民歌目前濒临消失的境况从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做好梁子湖民歌的抢救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