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对传统道家文化的“为我”思想而言,林语堂的“为我”思想既继承了其“贵己养生,葆真全性”等内涵,又抛弃了其鄙薄现实生活与人生的成分。林语堂还把道家的“为我”和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融汇在一起,建立了一套“为我”理论。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道家思想逐渐融入西方大众生活,在美国表现尤为显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道家典籍自身形式和内容及其西方印象使它具有强烈的召唤性;二是西方社会发展的选择,其二元文化的当代困境、心理学及科学的发展都契合了道家思想;三是美国自身文化的特点使然,美国超验主义本就与道家思想相通,道家思想又适时地成为极度个人主义的反拔力量,且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禅宗的接受以及风水、气功等的盛行都间接普及了道家思想。以美国为例,可以揭示道家思想西传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是两种彼此相对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主导观念,它强调以学生需要为本、学生个性化与儿童的个人理解;整体主义是东方文化主导观念,它强调以社会需要为本、学生社会化与强制性灌输。当前,无论个人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陷入了困境,需要得到整合和超越,即纳入集体化内容,丰富和充实当代语境下的个人主义内涵,从而将教育改革建立在坚实的“整体化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4.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述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道家“法自然”思想是否为西方“自然法”学说的讨论的基础上,分别论析了道家“法自然”思想以及西方“自然法”学说的意蕴,并对其两者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在对待法律的态度、思考天人关系的模式以及文化要义诸方面的不同,进而论证了道家“法自然”思想非西方“自然法”观念。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的理论,功利主义思想,自由,平等,效率和自由放任的思想,是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遗产,西方经济学名的经济人假设,其立论基础存在着“利已”与“利他”,“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矛盾,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在当代还表现为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的诸正义形式伦理的矛盾,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的矛盾,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的矛盾,正是在这些矛盾的展开中体现了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价值观念孕育于一定的历史土壤之中.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与思想标记。中、西传统价值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品格。总的看来,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基点,以幸福主义为目标,以科学主义和法治主义为调控手段。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整体主义为基点,以禁欲主义为目标,以德性主义和人治主义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是两种彼此相对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主导观念,它强调以学生需要为本、学生个性化与儿童的个人理解;整体主义是东方文化主导观念,它强调以社会需要为本、学生社会化与强制性灌输.当前,无论个人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陷入了困境,需要得到整合和超越,即纳入集体化内容,丰富和充实当代语境下的个人主义内涵,从而将教育改革建立在坚实的"整体化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其中个人主义的原子式个体性原则是西方哲学自由的思想前提,个人主义私有权利是西方政治自由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个人主义的利己观念和功利原则还是西方经济自由思想、伦理自由思想的立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交换价值的交换,它是以平等为前提的自由。但是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制度的固有干扰,平等的自由变成了资本家个人掌握工人、无产者生存条件的偶然性来任意支配剥削劳动者的自由。这样就否定了交换价值对平等自由思想的自然规定。资产阶级把这种个人主义的自由上升为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的自由,使之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德性思想的产生、演进与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生、演进息息相关、交互作用。西方德性思想在苏格拉底正式源起,此后西方德性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代德性伦理学形成时期、近现代德性伦理学衰退时期、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时期、近二三十年来德性伦理学兴盛时期。总体上看,西方德性思想具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理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毛梅兰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0):117-119,125
在翻译中,"individualism"被译成"个人主义",使人们容易产生曲解,误认其为贬义词,是"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的代名词.其实,英语"individualism"是个中性词,它可译成为"个体主义"或"个性主义",可与"实现自我价值"、"强化个人竞争意识"等概念联系起来,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换言之,也是人权思想的具体反映.实际上,以个人为本位的"individualism"与以群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是中西方文化在人生价值观上的直面撞击.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咨询来源于西方社会,但在中国.由于文化差异,西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在中国国内还没有一种流派可以成为心理咨询的主流,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心理咨询本土化疗法是必然的趋势。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思想,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因而道家思想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其特异的超脱思想与哲学态度,对过分追求自我欲望或成就而无法脱离现实束缚、心身憔悴的人,运用老子的思想协助他们去体会人生,获得领悟,自然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不仅是因为其塑造的绚丽江湖,更是因为充溢其中的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金庸做为一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潜意识里就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文化进行参照思考,并将这些人生领悟蕴藏于作品之中,沿着由儒至道、由道入佛的轨迹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设置情节。这个衍变融合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思想上,更是金庸做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新道家应该是站在时代前列,回应现代新儒家、新佛家和现代西方文明,以图复兴道家文化的一代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撄宁才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新道家的开拓型人物;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中西家庭文化来分析、探讨沉默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汉文化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汉文化的和谐,西方文化的竞争;汉文化的差序格局,长幼有序,西方文化的平等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从“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而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体出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加,两种不同的阶段观念体系在相互比较,借鉴,交流中逐渐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笔者试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发展的历程,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本英文广告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并极大地推动日本商务和经济发展,其重要原因归功于日本英文广告既扎根于日本文化又广泛吸收西方文化。日本英文广告文化观一方面体现为民族精华、集体主义、强交际环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为个性观、事实观、环保观、创新观等。研究日本英文广告的文化观,对于我国广告走向世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美国这两个民族皆以自己的文化为背景,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式,即中国是宗族主义中心和相互依赖的取向,美国是个人主义中心和自我依赖的取向。这两种差异悬殊的文化模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民俗根源,即中国拥有复杂平稳的伦理观念:儒道佛三家合一以及自我释怀的集体主义;美国则拥有单一开放的人生哲学:基督教一神教以及张扬个性的孤军奋战。民族文化及其模式具有差异性,但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