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勃朗宁《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两首诗中的男性叙说就是父权制社会男人权力和占有欲的典型代表,两住女性人物就是男权社会牺牲品的象征。男女共存的和谐社会才是理想的人社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诗经》分类问题中《雅》的含义,向有不同意见。主流看法不外政事说、音乐说和地域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种学术意向相左的判断,其语源基础则是同一的,均来自于毛亨的“雅者,正也”的观念性解说。本文认为其间很可能出现了链接误会,而《雅》及其《诗经》的分类方式也许只是一个假问题,并不象人们推测的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3.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是英国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家,其作品中刻画了许多试图通过圈禁自己,从而想要躲避外部威胁与袭击的小人物。本文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出发,分析品特中期剧作《情人》(The Lover)中的物质空间与心理空间,探讨在品特建构空间的过程中,人物之间如何通过争夺空间来构建自我身份并树立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这似乎是言情小说最恶俗的故事梗概介绍必用语.但却从来没有人说爱情是恶俗的。  相似文献   

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问世以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多年来的社会遭遇、各自作者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态度、两部作品的主要女性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较接近,但两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过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之处。比较分析揭示出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提炼程度影响着作品创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坛上,残雪以先锋写作而知名。她的新作《最后的情人》延续了其惯有的特点,即作品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思路或结论,属于潜意识流动。但与其前期作品比较,又表现出新的变化:(1)故事的主要场景移到西方。但又不局限于西方,小说中空间、人物是杂合的,西方与东方(不管是文化、精神或行为方式)处在一种浑然的、但又不互融的矛盾状态;(2)有意识地使用了魔幻手法,甚至整个故事的线索都很难用常态思维进行概括;(3)在思维层面上,有了明显的西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英语诗人马弗尔的《致羞怯的情人》一诗以三段论式结构全篇,其三段论的中项涉及永恒的时间与宇宙同在,即永生。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具体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以一个“意象群”的形式贯穿于全诗。诗人指出爱情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并运用三段论第二格进行推理,否定了对爱情的羞怯态度,表达了爱情超越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9.
花儿作为生命、自然和爱的象征经常出现在D.H.Lawrence的作品中.Lawrence认为自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却离它越来越远.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花儿几乎映现出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强调精神至上,有的追逐物质享受,还有的热爱大自然……作者用花来比喻世间的完美女性--她们心灵纯洁,身体健康,生活自然,正像原野里盛开的朵朵鲜花.  相似文献   

10.
11.
D.H.Lawrence在其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主人公保罗与三位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在这三段不同的关系中,保罗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其如何逐渐摆脱这些畸形的爱。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和控制,爱的真谛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教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下,构建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作者在大工业社会背景下,为陷入宗教道德与世俗生活困境的人指出的得救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4.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8.
熊瑛 《考试周刊》2011,(22):29-31
本文借助话语分析理论,分析霍桑《红字》主要角色的内心独白。本文作者将该著作分为三个时期,着重分析主要人物在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及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以话语分析为工具,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隐喻和类比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突出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过程中的传统与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