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过高一生物课后我得知,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它们之间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生殖隔离也是区分和鉴定物种的重要标志。比如骡子就是马和驴杂交的品种,但骡子自身没有生殖能力。这是一条牢不可破的真理吗?我搜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发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在多年前就打破了这个理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我来到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进行求证。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植物研究     
正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和生殖隔离位点的非均匀分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化生态学研究组孙永帅等用多个方法分析峨眉锥栗与板栗、锥栗的遗传差异,为峨眉锥栗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基因组学证据。并采用hhs方法、溯祖模型比较分析等对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过程进行解析,估算亲本物种对峨眉锥栗基因组的相对贡献。该研究鉴定了与生殖隔离关联的候选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众》2008,(Z1):73-73
虽然目前狮虎这类混合型杂交动物的数量还非常少,但也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人类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操作圈养动物的种间交配,以期获得像骡子、杂交斑马(斑马和马杂交产生的后代)那样更强壮、更有耐力的动物:或者通过动物杂  相似文献   

4.
马和驴杂交生的骡子,体格高大,强壮有力。若用不同品种间的作物进行杂交又会怎样呢? 其实这种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同一动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例如中国太湖猪和美国的杜洛克猪、籼稻和粳稻间进行杂交,它们的后代在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比其双亲好,这种现象就叫做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植物植被     
正植物雌雄识别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团队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远缘杂交育种是指人类利用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杂交,产生远缘杂种,从而打破植物种、属间的隔离,获得新的作物品种。一直以来,杂交育种都是人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技术。但是远缘杂交广泛存在生殖隔离造成的杂交障碍,往往使得杂交表现不亲和性,作物杂交育种失败或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不但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而且在动植物的杂交育种方面也是最早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杂交有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的记载。春秋时把公马配母驴生的骡子叫“驮”,把公驴配母马生的骡子叫“嬴”。西汉之时,在把胜之所著的《把胜之书》里,已记载有“存化淘劣”人工选择有种的“穗选法”。北魏贾思描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有不少关于人工选育良种的记录。那时,遗传育种已普遍应用于猪、羊、鸡、马芳等动物方面;在农作物上也对黍、粟、休(即高粱)等进行了杂交育种。无性杂交和嫁接技术也是我国首创的…  相似文献   

7.
陈海梅 《大众科技》2009,(4):135-135,137
“金梅A”是广西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金23B与自选的8梅B(枝B/汕B//梅B育成的抗稻瘟保持系)杂交制保,然后选择优良株系与优ⅠB进行杂交选育,再与枝B回交,经多代选育,再用枝A进行测交和多次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不育系,其具有不育度高、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89%)、米质优等特点。所配组合金梅优167于2006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他的团队对雌雄配子识别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首次分离了花粉管识别胚囊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其激活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利用生殖关键基因打破生殖隔离的方法,为克服杂交育种中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人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评价为"植物生殖领域的重大突破"。2015年,他与贾鹏飞为向导师郑国  相似文献   

9.
颜龙安院士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院士在40多年科研生涯中长期从事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为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专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场“绿色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与他并肩作战,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则是颜龙安。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可以打破自然界的生殖隔离,丰富生物种类。有了生物工程手段,人类明天的餐桌会变得无比丰富。  相似文献   

12.
籼粳交恢复系内恢182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亚种间杂交子一代能表现出很强的生物优势,但往往出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超长和株高超高,籽粒饱满度差等缺陷,其结果必导致这种生物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产量。如何克服籼粳远缘杂交产生的缺陷。有效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出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若干年来均被国内外水稻育种界列为重点突破方向。根据川渝地区气候、生态特点,80年代初,我们采用通过籼粳杂交、选育偏籼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8,(6):13-14
李必湖,男,194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研究员、教授,土家族,湖南沅陵人,原湖南安江农校党委书记,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怀化市人大副主任,现为湖南怀化市老科协顾问。李必湖作为袁隆平院士的得力助手,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基因的发明人,研究杂交水稻40多年,获得23项获奖成果,特别是“野败”的发现为杂交瓶颈技术保持系的突破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生物领域著名科学家。2010年退休以后,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系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想克隆骡子、搜寻外星人,或者仅仅是想制作更好的游戏,那么让我们告诉你应该去哪里。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3,(9):12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四川省育种攻关办何希德处长、四川省农科院泸州水稻高粱所所长熊洪研究员一行,近日莅临内江农科院,考察指导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种科研,内江市农业局罗红副局长陪同。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肖培村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近年开展的多抗育种材料的构建、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成  相似文献   

16.
正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欧洲大白猪与东亚民猪杂交群体,构建了F2通过F1继承F0基因组序列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F2代个体中的大白与民猪来源的基因互作,研究了在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研究揭示了F2基因组内的DMI数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从F1到F2的同性别/跨性别传递差异。大白猪和民猪基因组间不兼容互作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雄激素受体信号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提示生殖隔离进化可能与生长发育与免疫等方面的选择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洋骡子沟一带钼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围岩与矿化的关系等。通过对钼矿床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在本区找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空间技术和宇宙探索方面继续大踏步前进,空间站开始建立,对远离地球的土星和木星的探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微电子和通信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巨型计算机和微机问世,个人电脑进入家庭;而基因工程诞生,试管婴儿坠地,标志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7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70年代中,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了福音。70年代末,王选主持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0,(12):76-77
爱吃肉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就有因为吃动物,而多次把动物瘟疫带给我们自己,造成人类大量死亡的例子。如19世纪因食用患炭疽的牛、羊、骆驼、骡子等造成炭疽疫情,人感染后的死亡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20.
每逢过年闹元宵,陇东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阵容的是车社火,最为得意的是马社火。无论是高芯子、车社火还是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芯子越扎材料越高级,越扎造型越奇巧,原来由大人托着小孩的徒步被拖拉机、汽车代替了,而车社火,现代人则给它起了个新名词——彩车,更是异彩纷呈、各展风流。由于农村机械的普及,农民养的骡子和马越来越少,少了骡子和马,马社火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火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