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姑苏揽古     
上海人喜欢将苏杭称为“上海后花园”,更有人将苏州比作怀藏锦绣的美人,苏州清丽的美是可以想见的。于是探访苏州,自然也存着一种探访江南灵韵之美的心思。到达苏州后,第一站是枫桥。这座因张继的诗而名扬天下的桥与寒山寺相去不过五十余米,过了一条小巷便是了,但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爬满藤叶的关隘——铁铃关。  相似文献   

2.
林藜的《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文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之美的散文。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天堂的原因,那就是“一为四郊风物之美,一为特殊的建筑之景观”,这一说明有力地激发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作者在介绍苏州的美时,先用一大段文字详细描绘了苏州街巷、园林所具有的诗情画意。你看,那苏州城里,宽阔的大马路不多,有的是“修长岑静”、“别具韵致”的小街小巷,街坊的美,美在住宅区的园林。在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诗人的名句与苏州的美丽景色融合在一起,“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小楼听春雨”、“深巷卖杏花”,加上“…  相似文献   

3.
“韵”最早见于东汉末年,指琴声的馀音,并将原属音乐领域的“韵”范畴引入诗歌领域,即声韵之于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的重要意义.魏晋品藻人物的“韵”范畴或谓风度、或谓性情,义虽歧出,然皆指抽象精神.此时“韵”范畴还被迁延到评价书画美以及超越音韵学层面的诗文美.初盛唐偶有论“韵”,但大都指人之风韵;直至中晚唐诞生了新的审美趣味,其诗学内涵才被挖掘出来.经皎然和司空图诠释,“韵”呈现出“趣味澄复”的特点,于含蓄闲淡中求言外所寓的深层之意.司空图将“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并举,开启“韵味说”先河.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既要“塑体” ,又要“育人” ,而艺术体操正是根据女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韵律的身体活动 ,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艺术世界 ,并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 ,所以艺术体操以它特有的魅力及其锻炼价值深受中学女生所喜爱。一、艺术体操符合中学女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压力很大 ,且体育课上单调的运动项目和过分拘泥于考试科目的练习 ,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上产生心理障碍和负担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 ,而艺术体操是艺术与体育的融合 ,是韵…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一些历史文件中,时有“以韵代日”的例子。如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反革命军官何键、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因二十一日的代日韵目是“马”字,所以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又如汪精卫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逃离重庆,二十九日发出通电,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因二十九日的代日韵目是“艳”字,所以称做“艳电.”那么,什么是“以韵代日”呢?古韵书把汉字分别列入若干韵中,而每一韵又有平上去入之分,每一韵的第一个字就是它的韵目,而以韵目代替日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小说如同舞台上千变万化的女优伶,那么散文则是一个温婉雅致内涵丰富的水墨女子。这样的女子,可远观而感其神,可近读而品其韵,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啊!走近她,让我们从多角度去品读她,去欣赏她吧!  相似文献   

7.
从与意、味、气的关系看中国艺术的“韵”──“中国韵美学”研究之一刘承华中国美学中最早出现“韵”这一范畴,是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序中,这篇序中提到绘画“六法”,其“气韵生动”一法居于首位。之后有许多人也跟着谈“韵”,并极力推崇“韵”在艺术中的...  相似文献   

8.
白话诗的思考没有“五四”诗歌革命,就没有现代中国诗;而没有“破坏旧韵重造新韵”的白话自由诗的兴起,“五四”诗歌革命就是一个涵盖等于零的概念。现代诗歌史这样告诉我们。“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在古体诗与白话自由诗之间,存在着何种样式的血  相似文献   

9.
从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诗歌具有“象味” ;2 .诗歌具有情味 ;3.诗歌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4 .诗歌具有理味。而真正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应是这四者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0.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论析了“韵”由品音进而品人,推广为品艺范畴的嬗变过程;通过探讨“韵”与音乐美、人品美、艺术美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韵”作为古典美学范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生有如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人类一代一代,从生老到病死,演绎着人生的壮烈.自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有随意人生,有热烈人生,有浪漫人生,也有闲适人生,等等.但唯一不变的是,从遥远的蒙昧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寻觅,寻觅一种精神的最终归宿,一个精神的“家园”.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话来说,就是“寻觅心灵世界的芳草地”.最终,这归宿,这“家园”,这芳草地被找到了,它,就是美.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为了理想和青春,把美来追寻.”康德曾断言:“美创造了人.”一切美即集中体现出人的美.而人生中对美的情趣的追寻和体验最能体现人生美学意境追求的智慧.人也只有在美的追求中才能把自己的灵性呈现出来,使我们的世界笼罩上一个虔诚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因此,一切热爱生活的人,几乎都把世界和人生看作是美的化身,而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美的获得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源远流长的我国古体诗歌,都讲究韵、律、味三者的统一,通过音乐美、建筑美、意境美而显示出诗美。中国新体诗歌的生存与前景,只能在韵、律、味三者统一上下功夫。眼下的迫切任务便是诗体重建,将无韵、无律、无味的所谓“新潮诗”作一番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声调,而且音节分割清晰,没有复辅音,有轻声、儿化韵和变音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音、儿化韵、“啊”的音变、上声的音变、语速的变化、重音的选择、句调的选择、连音或减音、弱化或脱落以及叠音,这一切都构成了普通话语音形式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4.
“刚美”就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通过对“酒神精神”这一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渊源、基本审美特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可以看出“酒神精神”这种强力意志实际上表现了一种高亢昂扬的矛盾冲突的美,它要求进取、奋发和超越,显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精神意志与审美客体剧烈冲突,并力求通过这种冲突而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而体现了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因此,“酒神精神”概念就是一个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苏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字有文言音和白话音两种不同的读法。同一个字,一般是指来历相同,在《切韵》系统里音韵地位相同的字。例如“人”字,古平声如邻切,苏州有两个读音,文言音读:  相似文献   

16.
从“原创诗坛”到“于诗间漫步”至今,在被选用发表的诗中,这首《爱情梦幻》大概是仅有的一曲爱情题材的歌唱了。虽然还只限于“梦幻”(我赞成中学生只限于“梦幻”),诗却写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意趣不俗。特别是诗作的前两节,10行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意境典雅、庄重,很美地表现了这位少年“爱情梦幻”者纯真而热切的浪漫情怀,不禁让人想起歌德“少年女子谁个不善怀春?少年  相似文献   

17.
读了沈杰同志的《松风柳韵集》,顿觉一股雄浑之风、清新之韵迎面袭来。钟嵘《诗品》云:“返虚为浑,积健为雄”。雄浑就是诗歌的豪壮美,崇高美,峥嵘美。杨升庵云:“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其特点是色彩柔丽,境界清幽。一个诗歌作者,在艺术创造上,往往拥有多种笔墨,并非只备一格。这样的例子,在前人作品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韵文以韵为美。“韵是去而复返,奇偶相错、前后呼应的。”韵的产生,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当然,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诗不一定押韵。格言、谚语以及许多汤头歌诀、卜易铭刻,是押韵的;一些古人记事说理的著作,也往往是押韵的。从韵所发生的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动作或声音的一种有规则的复现。这种复现,即构成了回环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民歌,极少不押韵的。由于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影响,以致使韵的知识,似乎相当普及。所谓押韵,无非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的句子末尾罢了。故又称韵为“韵脚”。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对于花儿并不完全适用。倒不是说花儿  相似文献   

19.
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周启光在论文和专著中对美的新认识,主要是阐明了“美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明确提出“美就是美感”、“美感(美)就是快感”。过去人们主要从哲学思辩的角度论证美的本质,而周则是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给予新的论证,这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笔者认为,美的本质应概括为“进步理想的的形象显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存的合理性问题和艺术与人类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杰明始终关注的两个问题。本杰明的韵论就是在他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对人类艺术形式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杰明通过展现“韵”的四个特征而揭示出“韵”的实质内涵,并力图打破“韵”的贵族性和仪式性外壳,以便让人类在对自己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愿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获得在现实中重建合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与中国美学之“韵”比较,本杰明的韵论“务实”而厚重,没有中国式的空灵与优美。而让艺术与审美担当过大的重任,忽视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必要性,这是本杰明的韵论的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