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文化反差”的体验是一个作家主体素质的重要方面,是他创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所谓“文化反差”,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指他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经历过两种以上相互差别很大的文化环境,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他影响很大,引起了他内心深刻的文化冲突.特别是当他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迁徙到文明程度较低的环境时,他得以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的大师,长安画派的创始人石鲁的经历和人生反映出了这位坎坷艺术家的伟大思想。一个满腔热血、艺术上锐进、热爱生活、勤于创作的艺术家以其超前时代的作品,独辟蹊径的向人们诉说着人类命运永恒的哀愁。石鲁是一位坚贞的战士、纯粹的中国画家。大师的艺术思想是永远值得探索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木心相信“迷信”,信奉“以貌取人”,认为生命轨迹与人生发展在人的外貌特征与行事作风中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他尤其崇尚艺术家之“相”,相信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有着让人称道的外形与肖像。同时,他依据自己初次见到艺术家画像产生的那种难以言表但确实存在的亲近感,果断认为自己“命有文昌”,是艺术家的再次转世。既然“艺术是前世的回忆”,自己就不能辜负艺术对自己的教养,这恐怕也是木心献身艺术而从不后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61-162
尼采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美学大家.他有着以艺术拯救人生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点要求人们正视现实,在不完满中求艺术的完满,重视艺术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的真正诞生地.本文从<悲的诞生>出发,试探析尼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现代的文人墨客中,丰子恺先生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一道景语,他多彩的人生道途上,处处开满着文学与艺术的奇葩。这位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以其光华的  相似文献   

6.
李叔同从入世到出世的大跨度转身,从人生历程的角度,是在强烈的生命意识、强烈的“人生欲”引导下的对更高更远的人生境界的攀登,他的大致人生轨迹是富家子弟的纨绔人生、风华才子的艺术人生与高僧大德的宗教人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是他对中、西、印(佛教)文化的一种选择,他在文化上的出发源地是儒学,或者说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青春时节以“出国”为形式选择了反叛,即由儒学而西学、由中国经学而西方艺术;1918年又以“出家”的形式由西学转向佛学。弘一法师留下了“悲欣交集”的临终遗书,其“欣”主要是在“内圣”层面,是在个体心灵的内在超越方面,是在人生意义的追寻上,是因为“小我”获得了灵魂的安顿与超越的归境;其“悲”主要是在“外王”层面,是悲悯苍生之悲。  相似文献   

7.
书法与人生     
曹柏崑 《天津教育》2014,(17):28-31
今天,我谈三点体会:第一个问题,关于人生。人生是关乎世界观、人生观的大学问。大则宇宙,小则芥子,万象包罗,仪态尽纳。有人说,“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想成为艺术家。”高尔基说,人都是爱美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于是有人站在大众的角度谈到,“退一万步说,普通人学习艺术或者接近艺术、欣赏艺术,不是为了攀爬艺术的山峰,也不是因为想要成为艺术家,而是因为我们始终不能摒弃内心的生活。”可见,人生离不开艺术。  相似文献   

8.
美国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曾以他惊人的才华导演并主演了当时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公民凯恩》,成为战后电影界先驱者中最有权威的代表。他被法国电影评论家马赞称为“来自肯诺萨的神童”。他的成功与他所受的早期教育和艺术熏陶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一些敏锐的艺术家首先发现传统绘画与时代社会的不适应性,进而尝试对传统水墨谋求变革和创新。以康有为、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以及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关良、石鲁等一些艺术家也已着手传统水墨画的现代转型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努力才得以在一个真正开放的文化环境中深入展开,并形成一定的声势及规模。尤其是在“85’美术新潮”以后,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对水墨艺术的现代化追求,更多地指向媒材性能开发、媒介手段和形式语言解构重组的实验,完全挣脱了  相似文献   

10.
笔者考研那一年,陕西众多画家热情、积极地投身参与到陕西省文化厅组织的“长安画派创始四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中,缅怀创立“长安画派”的老一辈画家的丰功伟绩,座谈“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及他们开宗立派的崇高精神,使每一位画家受到莫大的感染。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石鲁先生的作品以充满新意新情和独特艺术风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被艺术界称誉为“长安画派”的旗手和代表画家。孜孜不倦,终生追求新意,永远不落俗套,应当肯定为石鲁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一种新风格的出现,也难于避免引起人们的不接受和非难,甚至反对。石鲁先生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11.
王启鹏《苏东坡寓惠探幽》的重要价值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了苏东坡“超然”思想, 是政治上的超然独立, 生活上的超尘脱俗, 艺术上的超卓不凡; 其二是阐释了苏东坡与惠州文化进相汲引的关系, 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谪惠两年零七个月, 是他不同凡响的人生旅程中所走过的又一奇迹般的精神驿站, 是用他的人格、韧性和风节所营造的又一明辉的生命天空。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外主流媒体纷纷评论,认为他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最具国际影响的油画艺术家之一,是现代中国艺术家以独持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接轨的典范。1997年,他的《罂粟花》创下了中国油画作品最高成交纪录——387万港元。  相似文献   

13.
吉钰梅 《江苏高教》2006,(1):153-154
1.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1)文化水平偏低,精神资源匮乏。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音乐师范专业学生与其他普师专业学生在文化素质上的种们不畏艰难、忘我奉献的艺术人格的心理准备;在摹仿艺术家的浪漫情怀的同时,学会铸就思想家的深邃与严谨的大家风范,因为艺术家同样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永恒使命,作为音乐教育者,就更需要德艺双馨,“艺人”与“艺术家”的不同称谓,其实是历史、社会公众对艺术工作者的一种价值评判。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明白这样的道理:缺少思考的人生是荒芜的人生,而没有健康的人格作铺垫,艺术也无法带给人生…  相似文献   

14.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保罗·克利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1879-1940)是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的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克利的艺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他变化多端的语言形态使人眼花缭乱,捉摸不定。  相似文献   

16.
胡荣 《生活教育》2010,(10):44-49
优美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东林小学要培养的是小艺术家,这里所说的“艺术家”不同于专业艺术家,而是能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华夏民族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方式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水准.艺术家们“用”画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语,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显化了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的追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与多元化,艺术领域也不断地翻起了新花样,艺术家们便把这种局面称为艺术的繁荣和进步.确实,“求真、求新、求异”是艺术发展的真谛,然而又有多少艺术家们能真正的做到这三点呢?现在,艺术“真”最本来的反映就是原始艺术和幼儿艺术的反映,回归原始已无可能,但回归幼儿艺术的“真”却还有余地.因此在艺术家们苦苦冥思艺术向哪里去的时候,在艺术求新、求异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又为何不去保护和发展幼儿这种无功利、无物欲,艺术最高境界之“真”呢?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是周大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风先生是国家一级作曲、研究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工团、歌剧队、越剧团艺术室主任、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被誉为“浙江的人民艺术家”,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所创作的《采茶舞曲》与《国际反侵略进行曲》等多首作品,火遍全中国甚至世界多个国家,歌声盛唱不衰。他是德艺双馨老文艺家的代表,他的艺术成就是我们当下最为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心灯点亮聋儿的人生旅程。他在逆境中奋起,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中专、大专、大学本科课程,成为全省县级市第一个聋人大学生。任教8年,他辅导的聋哑学生在全国、省、市绘画大赛获奖120余项,并有36名聋哑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创全国之最。他在无声世界铸就闪亮而崇高的师魂,荣获市“自强不息标兵”、“教坛新秀”、“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及全国“园丁奖”、“伯乐奖”等多项殊荣。文/鞠九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