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重视产训结合基地的建设 实习教学要实行产训结合,必须要有规范的产训结合的教学场地。我们认为,技工学校的教学有三个课堂,即生产实习教学课堂,文化理论教学课堂,课外活动课堂。生产实习教学课堂是中心课堂,是第一课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场所。文化理沦教学课堂是重要课堂,是第二课堂,其基础课与专业课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服务。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志。笔者结合广西测试情况从两方面论述了培训与测试的问题 :1培训的重要意义与基本类型 ;2培训的模式构建与初步尝试。认为应该重视培训 ,以测促训 ,以训保测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重要宗旨。生产实习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其中如何解决少投入多产出 ,利用有效的实习条件 ,充分提高学生实习技能的问题是技能培训及实习教学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 ,笔者感到不论是纯消耗性的练习 ,还是产训结合练习 ,都要求实习教师尽可能在实习训练过程中做到粗活细做 ,灵活多变 ,既要想方设法降低实习消耗 ,又要使学生操作技能得到充分提高。在日常实习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适合以上要求的训练课题。以车工实习为例 ,当我们以产训结合的方式让学…  相似文献   

4.
训练结合生产,无疑会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使他们在先进工艺的掌握、设备保养、文明生产、经济核算、配合协作等方面得到锻炼,还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艰苦奋斗、勤工俭学传统的发扬,是解决实习经费不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产训结合是每个技校教师应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本校产训结合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谈几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会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实效,使培训既能适应学员当前工作的需求,又能适应学员未来工作的需要,它显得十分迫切。我们学校针对原有培训方式的不足,对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采用了研训一体化的新培训模式。一、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涵义及特点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之一,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任务而产生运作起来的,是教育科研(这里主要指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的研培结合模式。这种模式在培训中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将科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以促进教…  相似文献   

6.
一、岗位培训的办学思路应朝服务性和实用性方面发展 首先,岗位培训必须切实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为目标和目的,才能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生产与培训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训应急生产之所急,培训生产之所需,要学干结合,工人干什么,学什么,那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工人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这样走产教结合之路,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培训必然会出现生  相似文献   

7.
依托企业搞培训,创造专业培训基地,将成教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合一,以产教一体快速提高培训主体的职业能力,使成教技能培训与企业实际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产教一体的特色化成人培训体系,在使成人培训尽快办出特色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特色化的能力本位产教结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依托企业搞培训,创造专业培训基地,将成教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合一,以产教一体快速提高培训主体的职业能力,使成教技能培训与企业实际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产教一体的特色化成人培训体系,在使成人培训尽快办出特色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特色化的能力本位产教结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三教合一"教师培训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与产业、科研、培训(实训)部门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今国际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几年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的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研产训"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之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形式与神韵兼具的教师培训才有效力与持久的生命力。"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形神兼备,该研训模式以研训主题为灵魂,以"训前精细策划——训中真实卷入——训后内化辐射"三个阶段为骨架,以层层深入的五环练能课例研修为血肉,形成研训主题横向序列化、纵向深入化,培训过程实践化、活动化,培训结果学得会、用得上、悟得透。将教师培训从"接受式"引向"参与式"与"拓展式",大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黎刚  曾柳宁 《广西教育》2011,(27):26-27
以校内实施为视角,“产学结合”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和处理好产与教的矛盾冲突,注意“产学结合”生产模式的确定及产品零件加工余量的合理利用。同时,为适应生产,应作教学大纲课程顺序的合理调整,并实现课程教学知识巩固与“产教结合”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罗菁 《广西教育》2007,(5B):25-2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教、研、学、训”结合是作为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重要形式。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或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具有中高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蓝领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生产为载体,积极探索“产、教、研、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培训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参训者培训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关注和发挥参训者作为重要培训资源的作用。该文着眼于干训部门的校长培训工作,结合干部学习特点及当前干训工作的现状,谈谈参训者资源开发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时代发展要求,而"1+X"证书制度正是落实育人与培训一体化"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以"1+X"证书制度为背景,以护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依托,探索育训结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助力专业群人才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提供思...  相似文献   

16.
培训方法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培"与"训"的关系入手,提出保险营销职场应更重视"训",除了常规培训方法,还需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因材施教",突出"训"的作用,以实现改进行为和提升绩效的培训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钟均权 《中国培训》2009,(8):45-45,49
江门高级技工学校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产训结合模式办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面对“产训结合”存在的问题 “产训结合”实习教学模式在江门高级技工学校沿用几十年。近几年因为中高职学生人数增多,产品数量和产值相对减少,数控技术的教学课时占实习教学课时比例增大等原因,出现了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机会减少的情况,使“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背离原来的做法。江门高级技工学校在解决以上所存在问题时,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按照培训时间进度的安排,把培训划分为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训中"是指集中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本文以培训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式,探讨了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对培训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校以“大语文”教学研究项目为抓手,将“教科研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造幸福学习共同体。所谓“教科研训”齐抓就是教学活动与教研、科研与师资培训有机结合,相互统一,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形成了校本研修、校本管理、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齐抓共管新局面。以“大语文”教育文化影响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观,构建幸福的学习型团队,构建幸福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万方 《甘肃教育》2023,(10):43-46
文章从一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视角,结合作者在国外本硕学习体验,从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产教融合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应用型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及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与“产教”的关系,“教”与“产”的融合,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完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