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是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先生去世五周年。这一年,大概有不少人或事可以想起并纪念.但我固执地想起小川绅介.这个对中国人、包括电影人至今还很陌生的日本纪录片制作人。  相似文献   

2.
冰心先生去世的第二天,我到先生的寓所看望吴青陈恕夫妇。他们已经从悲痛中平静下来,娓娓诉说老人家临终前的事情,和我商量后事的安排。谈完后,陈恕先生忽然告诉我,他在整理有关资料时,发现了我偕妻子女儿一起来看望冰心时拍摄的录像带,这可让我愣了好久。我几乎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一是因为我来得实在是少,那一次携妻女去拜望老人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说起来还得感谢陈恕,若没有他的安排,恐怕连这一次也没有。二是我们来的那天,并没有发现陈恕录了像,何以忽然有录像存焉?陈恕告诉我,那时候我们正一门儿心思和老…  相似文献   

3.
魂归地坛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去世。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在感动无数人的《我与地坛》中的名句。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刚推出的新版《我与地坛》样书还在路上,史铁生却再也看不到了。这本  相似文献   

4.
杜定友先生是原我馆的馆长和广东图书馆学会会长。他于1967年3月去世,离开我们16年了。杜先生是一个博闻强识,敢于创新而又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图书馆学专家。杜先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几十年,为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是人所皆知的。现在,我只谈谈几件较少人注意的事。  相似文献   

5.
听到柯灵先生去了的消息,是在熙熙攘攘的下班的路上。朋友从手机里传来的声音穿越了周遭鼎沸的市声,我知道了柯灵先生去世的消息。有些吃惊,也不是特别地吃惊。有些出乎意料,又有些在意料之中。想起去年秋天最后一次见柯灵先生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心里总在响着一个声音:“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赶快写一写柯灵先生吧。”  相似文献   

6.
秦兆阳先生去世已两年多了。我一直揪心地怀念他。我只见过先生两次。但我梦见他却远远不止两次的,在他生前和死后。现在移居北京了,应该说对严冬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回想起来,1994年郑州的冬天是最冷的。在那个冬天,秦兆阳先生去世了。在那个冬天,我知晓了这个噩耗。  相似文献   

7.
我刚刚说出“名人与新闻”这几个字,贾植芳先生就乐了:“小王,你找错人了,我不是名人,我是普通老百姓。”贾先生笑得快乐而爽朗,这使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83岁的老者。贾先生十分健谈,出语幽默,记忆力惊人地强,像一匹脱缰的马儿,时时跑回逝去的岁月里。他像讲笑...  相似文献   

8.
1月13日傍晚时分,我乘车去新五湖大酒店赴一个作者的邀约,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褚钰泉先生的弟弟褚孝泉打来的,顿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之前他从来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果然,他哽咽着告诉我:他的兄长已于1月9日突发心梗去世!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0.
与Peter Buytaert的采访被安排在了一个春日温暖的下午.Peter先生面带笑容走进会议室,热情地与我握手并仔细地看过我的名片.已经认真“预习”过我的采访提纲.并翻阅过我所在职的公司科印传媒的背景资料——与这位对事认真.对人热情的年轻的总裁先生的采访就这样有了一个愉快.轻松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辛菱  王毅 《大观周刊》2006,(47):114-115
出差去外地沿途的风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却在吸引着他人的眼光。事受美妙风景的同时.我沉醉在别人欣赏我的目光中。包包随风衣起舞.心情也随之起飞。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我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亲领着我和姐姐.去看他领导研制的计算机——家父创建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并且在那里一直供职到去世——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去天津大理道看望李霁野先生(1904年~1997年),在闲聊当中又自然谈起鲁迅来。我说,鲁迅去世后,他的亲友、学生们都写了不少回忆文章,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深度的佳作,但却少了一本由最接近的人写的鲁迅谈话录。这种谈话录把鲁迅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包括饮食起居、喜怒哀乐,甚至一些生活琐事如实记录下来,这对深入认知和研究鲁迅的思想、性格与为人都大有用处。李先生对此也有同感,他说,其实许广平最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曾任新泽西州州长。一天晚上,有人打电话通知他,本州的一位参议员去世了。威尔逊还没从悲痛中恢复过来,电话又响了。这次来电话的是本州的一个著名政客.他以为自己有了上升的机会.直言不讳地说:“州长先生,我想代替那位参议员。”  相似文献   

15.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16.
陈村 《网络传播》2005,(11):86-87
巴金先生于10月17日下午七点零六分去世,享年101岁。我在二十几分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要我核实。打宗福先的手机,他在病房,告诉我巴老刚才去世了,我听到电话中传来的哭声。我在当版主的“小众菜园”发了个帖子《巴金先生去世》,并将它在99书城论坛总固顶。独自坐了一会,想想老人家的一生过得真是艰难。  相似文献   

17.
戴文葆先生     
周实 《出版史料》2011,(2):55-57
那天,钟叔河告诉我,他写了篇纪念老戴的文章。我问他是哪个老戴,他说戴文葆,我才知道他去世了,而且已经三年多。我自交出《书屋》之后就没和他再有联系,也曾想过给他写信,但想想,何必呢,他的年纪那么大了,身体又不好,想做的事也很多,  相似文献   

18.
范曾  智明 《出版参考》2007,(1):42-42
1960年我初识郭味蕖先生于北京.为的是请教郭先生有关徐悲鸿先生的生平。时先生正为扩建徐悲鸿纪念馆事,授命奔忙。彼时郭味蕖五十岁上下,略有白发。体格魁伟,气宇轩昂.而谦恭温良有世家子弟风.言谈娓娓.不作慷慨激扬态。而学养之博雅。令人肃然起敬.不信今时无古贤。又隔一年。郭味蕖先生调中央美院.正教我班写意花鸟。有一次上课,他称赞我下笔颇见功力。名师一句勖勉。直使我感激至今。旋又与某教授率我班同学赴敦煌写生.当时的学校气氛为极左思潮所控.使负笈敦煌一事。留下不少心灵上的创伤。尤其有一次于华山苍龙岭写生.我与郭先生安坐静写,不知日之既下。于是晚上的生活会显出了一些活跃.矛头指向我.以为个人主义使我不听指挥而掉队,指桑骂槐,兼及于郭先生。某教授批判亦颇申申其詈.记得有“卑鄙的个人主义”一词不假思索地顺口而出。其实此教授学会新名词立刻乱用已成习惯.一贯的积极上进使其过犹不及.今天想来是可以原谅的。郭味蕖先生默不发言.因为和我是同犯,会后,先生微笑而已。我则愤愤.憨厚的党支部书记黄铸夫先生则劝我不要生气。当时住宿颇挤。此教授与铸夫先生同炕。时常自豪地说:“我就睡在党的身边。”这大体上是“文革”之前若干年的政治气候。在这种气候之下。又要教好学生.使之不走白专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7日下午,我给韩晓征打电话,本想约她为我们北京日报副刊的"人物版"写篇稿子,不想她礼貌地打断我,说:"我正要给您打电话呢,我父亲,今天凌晨去世了……"就这样,我无意中成了最早知道韩少华先生去世这一噩耗的人之一,也因此最早承受着痛失我师的悲痛.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担任《新文学史料》主编的牛汉先生.专程去拜访舒芜,我也随同前往.有幸结识了他。我并不在《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工作,又没有组稿的任务.跟着去,纯粹是出于好奇.只是想见见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曾一度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