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起传教士,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确,在西方列强对外扩张侵略的过程中,一些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去探险,去刺探情报,扮演了列强扩张侵略的侦探和帮凶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对传教士大多持否定态度。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传教士的文化中介作用则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2.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是在侵略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开始的。他们借助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又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中国建教堂、派传教士、办学校、创报刊、办医院。他们以传教为名,为侵略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控制和掠...  相似文献   

3.
江西《新思维测评丛书·中国近代史》有一道选择题:最早在华攫取传教特权的国家是A.英B.美C.俄D.法这道题实际上考查了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有关宗教侵略内容的理解。西方列强利用宗教侵略的目的是麻痹被侵略国人民的斗志,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上述试题不难排除A、C两选项,那么法美到底谁最早攫取在华传教特权呢?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是B,笔者所教高三文科班相当一部分学生也选B,理由是依据教材《望厦条约》关于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的规定,认为“建立教堂”就意味着取得了在华传教的特权。《中国通史》(…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发生的教案,是西方列强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产物,不可判定为单纯的中西文化冲突。康有为透过历史的阴霾,从一连串的教案的偶然性中,看到了帝国主义利用教案侵略中国的必然性。研究康有为提出把儒学宗教化以抵制西方宗教挑战的思想构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同时开始走上自强之路。明治政府在其立国之初,就追随西方列强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从而破坏了日中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并利用其军事上的胜利,迫使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许多经济特权,强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并勒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在谈到传教事业对殖民侵略的作用时曾直言不讳地供认:“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札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事实正是这样。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来说,当时在华传教士中的头面人物郭士立、马礼逊、裨治文和巴驾等,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或大肆刺探、搜集我国情报,充当侵略者的间谍;或为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和攘夺中国权利出谋划策,充当谋士;或和鸦片贩子狼狈为奸,参与贩卖鸦片和为鸦片贸易辩护。这说明,在中国近代史上,从一开始西方列强就把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工具。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直至解放前夕,殖民主义、帝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迫清政府开放了77个通商口岸,一般称之为“约开口岸”。在约开口岸中,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对中国疯狂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在国库空虚、统治危机的紧要关头,也一反过去抵制开放口岸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疯狂的传播西方宗教。以此来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宗教侵略与政治、经济侵略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宗教在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大致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倾销商品、发动战争、派遣传教士就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互为依存的主要手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批外国传教士作为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遣部队,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涌入中国的沿海和内地,也来到了地处西陲的甘宁青地区,充当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西部偏远地区的先锋。一1878年(光绪四年),天主教罗马教皇派遣比利时籍韩主教率数士进入甘肃传教。首先在凉州(今武威)设立了教堂和学校。同年,英国传教士在秦州(今天水)购买土地,修建教堂。于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清政府传统的"羁縻"政策已无法达到"驭夷"的目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逐渐推行了一种新的制夷政策,即"以民制夷"政策。这一政策于林则徐发动民众反抗英国侵略开始,伴随战争进程而不断发展,到广州拒入城运动取得胜利而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3.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一书认为,“通过《中法新约》,列强首次夺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表明了列强已开始对中国以资本输出的手段进行侵略。”不可否认,伴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最惠国待遇是列强获得各项特权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本文对其产生、内容和特点作了系统探讨,认为:这一制度直接导源于列强们利益均沾的需要,以及在清政府畏惧列强,缺少国际法知识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各国所订最惠国条款,内容包括概括性的和各种特定事项,这些条款基本上是片面的、无条件的,并还具有概括和滥用的特质,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这些特点体现出它是一个西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教会势力逐步渗透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多所宗教色彩浓厚的教会大学。教会在华创办的高等院校,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中国的产物,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近代安徽洋教的推传一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炮,轰开了闭塞的中国古老社会的大门。一八五六年到一八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迫于各列强的武力威胁,与俄、美、英、法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有长江航行和内地传教权,从此,外国的侵略势力直接侵入安徽。一八七六年九月,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开芜湖为商埠,设领事,又将安庆、大通作为外国轮船停泊地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国防教育驰废,国防力量空虚,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挟持坚船利炮的入侵面前不堪一击,不能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所以,清政府国防教育驰废,国防观念淡薄,是近代中国在反抗外敌入侵中屡战屡败,备受欺凌和侮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19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力侵略,近代国际法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影响,要从考察近代国际法的性质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出发,对清政府如何适用近代国际法、清政府官员和学者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评价、外国人对国际法输入中国的态度等三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代国际法对中国的有益作用甚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吴洪成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传教和设教堂、建学校的特权。在以后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中,西方传教士联翩东来,足迹几遍及大半个中国。远来东土的传教士为了...  相似文献   

20.
列强侵略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控制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侵略中国的边疆与邻国,发动中法、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