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文燕 《小学生》2012,(8):88-88
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可谓“花开满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更是“群芳吐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应该让公开课少一些热闹,让其恢复原来的真实。多给常态课一些关注,让课堂真正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开课的教学,可谓“遍地开花”,尤其是新课改方面的,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却想说:能否让公开课少一些彩色泡沫,让其回归真实的状态?能否给予常态课多一点关注,让其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非常害怕听到学生在探究前就说“我已经会了”,一定要人为地把所有学生的学习起点都视为“零”,然后让学生乖乖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到了最后还要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发现结论。然而,我却听了这样一节特殊的教学公开课,真实,与众不同。执教者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一生中,听过许多老师的许多堂公开课。可是,我认为上得最好最精彩的公开课要数初三李老师上的语文课。 那是我们正念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为了让初三同学能考出好成绩,从这学期开始,学校连每周星期天的半天假也取消了。这天正是“五一”节,按理,全校应放假。学校校长组织全体初三老师到我们班来听班主任李老师的一堂“怎样上好复习课”的公开课。正当李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我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一位挽着裤脚,腿上的泥水还来干的妇女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听公开课,除了从课堂中汲取营养,改进自己的教学外,我更乐意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它,找出问题,引以为戒。最近的公开课中,我听到了一些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的语言,暂且称之为“灰色语言”吧。从这些“灰色语言”中我看到的是课改过程中老师对一些理念的“误读”,和课改过程中一些“老观念”在教师头脑中的盘踞。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  相似文献   

7.
“我能行”的提出,是希望通过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解读“我能行”这三个字的时候,有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教师重激励学生参与活动,轻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及活动结束后的肯定性评价,最后导致学生“我能行”的思想未能很好地培养。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中,面对冷场,科任老师经常用激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要相‘信我能行’。”可我们的学生却反映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任何事都能表现出“我能行”的心态呢?我想,关于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爱因斯坦在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开课     
作为一个已不年轻的年轻教师,我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许多公开课。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有触悟,有反省,有改进,在省市和全国观摩教学中,得到过称赞并获得较高名次。曾因此而亢奋,而自以为是。然而,平静下来,内心总有一种茫然和疑惑,由此生发出来一些思考。趁编辑约稿的机会,将这些并不成熟的东西写出来,也算是一次讨教吧。一、公开课的作用是“示范”“、引领”吗对于公开课本身,时下议论很多,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的作用。笔者却认为过度强调这个作用就陷入了“误区”。因为示范是制定规格并提…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是高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以公开课为研究课题”的美术教育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真实情境里,围绕公开课的选题思考并解决一些美术教学的问题,经历一系列研究过程,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乃至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童言无忌”来形容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话语,他们不经意间冒出的话常常让人捧腹大笑,在一次公开课上,我也领教了一回现代孩子的“直言不讳”。那是一节音乐课,我教孩子们学唱一首歌曲《我的心情》,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了解颜色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创作的图画仿编诗歌,用创编的歌词唱出新的歌曲。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创编能力也很强,有的说出了:“妈妈生气时是黑色的,我开心时是红色的。”“妈妈温柔的时候是蓝色的,发脾气的时候是灰色的。”……为了让孩子们创编更多的内容,我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公开课”、“出彩”,这是今天江苏盐城的几位同行带给茶馆的几个关键词。应该说,如果按传统的串讲方式,文言文是不难上的———文言文在对学生形成一定障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诱惑。这是学生学文言文往往比学现代文要专注一些的原因之一。但“专注”的同时也容易显得沉闷。因此,如果是公开课,而且要求“出彩”,则不那么容易了。为什么拿公开课“开刀”?我的理解是因为现在公开课都要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所以,剖析文言文公开课如何上,对以新课标统帅文言文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文言文公开课究竟如何“出彩”?且让我们品着茶听听这几位老师怎么说……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对不起。今天你又没有来学校。这件事情,我想我是有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愧疚让我现在一想起对你、对全班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坐针毡。一众所周知,当教师的肯定不能绕开的一个词就是“公开课”。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上公开课或者被上公开课的概率大呢?大多都是“新人”“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讲台上站了十几个春秋,但是由于新到一个单位,依然要上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我是从来不畏惧的,十来年的磨炼让我明白: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一种成长、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不可取代的六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心而论,我对公开课始终有着深厚的情感。可以说,是公开课使我由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是公开课让我找到了教育人生的无穷乐趣。亲身经历,让我看到了公开课十分独特的功能,它是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说说公开课     
《小学自然教学》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课改以来,很多教师都喜欢上公开课,并努力在公开课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但我发现,个别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在公开课教学中作“秀”,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公开课实效性不容乐观。那么,怎样上公开课才能既“秀外”又“慧中”呢?我通过近几年自己上公开课的经历和听课的感受,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一直被视为圣洁的殿堂,而如今假冒伪劣现象也随处可见了。且不说假文凭、假考分、假统计、假报表……就是作为教学示范的公开课,也出现了“伪教学”,而且有增无减。有的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让学生反复排练,以至课堂上的操作程序、提问内容、发言人员都一一定好了。讲台上教师频频提问,得心应手;讲台下学生对答如流,效果“良好”。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但你无需为执教老师“捏一把汗”,那只不过是个“扣”,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解开。那是演戏的一部分,当不得真。演砸了的也有,那时就露了马脚。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  相似文献   

18.
说说公开课     
《科学课》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其热闹场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的课看得多了,我便想:语文课堂,何时能够“慢”下来!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人们对公开课多有诟病,认为公开课是在作秀,是在表演,是在造假,是在玩弄花拳绣腿,等等。一些人认为公开课罪恶累累,于是声讨、讨伐、炮轰公开课。我则认为,公开课何罪之有?应该炮轰的不是公开课,而是公开课的评价者。这里所说的公开课,专指参加省市县各级讲课比赛(或称为优质课评选)的公开课。据我看来,公开课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探索教学策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