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幅“左公柳”照片出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版的《西北揽胜》杂志,没有具体的拍摄时间,也没有注明拍摄者的名字,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拍摄地点是在陕甘驿道或甘新驿道上。 起初,我觉得这幅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近景是一条压着车辙的大路,两侧是伸向远方的密  相似文献   

2.
半解"左公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公柳”,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左公柳”的名称概念于今仍常常出现,而“在公柳”古树实物几乎是杳无踪迹。 “左公柳”,并不确指柳树的某一品种。左宗棠经略大西北,号令“军民共建”修路栽树,当时栽的树并未限定哪一种,旱柳、榆钱、小叶杨、新疆杨等耐旱树种均有栽植,而旱柳一种栽得最多。后人以“左公柳”笼统而言,这已经带上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4.
一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左宗棠平定关陇,进而收复新疆,是从陕西潼关西进的,愈往西战线愈长,军需品运输愈加困难。因此他花大气力,从潼关开始,在原来古驿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由东往西,横穿陕甘,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驿道,并在驿道两旁栽植树木。而…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们漫步或驱车经过兰州滨河路时,就会看到那数株饱阅沧桑的百年古柳,依然绿丝垂荫,随风婆婆,心中不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它们可否是名闻遐迩的“左公柳”?  相似文献   

6.
读者会注意到,这一期的若干篇文章都是有关“左公柳”的。“左公柳”是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及收复新疆过程中,令当地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柳树、杨树、沙枣树等的通称。在中国的古树名木中,以人物命名的恐怕不多见,这是百姓们对绿化山川、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一种褒扬、赞许和肯定。可以想见,在戈壁大漠、黄土高坡上夹道绵延数千里的绿色,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但是,如今“左公柳”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陈迹,一种逝去的风景,人们呼唤着“寻找‘左公柳’”。好在有关“左公柳”的记载保存在历史档案、地方史志和私人笔记里。这些记载,有些是集中的,有些是散存的,将它们收集拢来,撰写一系列文章,刊载于一期杂志上,进行“专题化”,是本刊的一种尝试。 既是一种尝试,在编排上就采取了既分散又集中的办法,专题中的各篇文章分散在各个栏目里,而在排版上集中在一块儿,期望能给读者一种整体的感觉。 本期的专题是“左公柳”。其实,专题取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凡是档案史料中有记载的,能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反映地方特色、文化风貌的事件、人物皆可入专题。本刊打算在今后的几期里再开辟几个相关的专题,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作者给本刊出新的专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设想,共同办好《档案》杂志。 ——编者  相似文献   

7.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四日,驻平凉的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署专员郭培师接到隆德县保安三团团长陆文康的报案电话。电话称,隆德、静宁两县公路两旁大批的“左公柳”被砍伐。类似事件向上级报告,是陆文康的职责,因为郭培师同时兼任第二区保安司令公署的长官。就在此前的二月二十日,隆德县参议会召开会议期间,曾有参议  相似文献   

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打仗时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左宗堂久历戎行,对此最有体会。据天涯孽子《三湘人物逸事》载:左宗棠西征时,一运夫因天热口燥,偷拔农夫的一枚萝卜解渴,农夫与之争斗,攀马向左告状。左莞尔一笑,对农夫说:“汝为老二,应敬老大。区区一萝卜,不值争吵,老三为老大出钱还汝可也。”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  相似文献   

10.
细说左公柳     
酒泉的泉湖公园有三棵“左公柳” ,树周四米有余 ,高约30米 ,枝繁叶茂 ,已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在酒泉 ,说起柳 ,必让人想起“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 ,一定会想到左宗棠。左宗棠自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 ,在这14年间 ,曾先后两次驻军酒泉 ,督办新疆军务。他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关心地方民政和民情 ,沿途修路架桥 ,植树造林。据《酒泉市志》记载 :“左宗棠在酒泉驻防时 ,沿公路两旁、城区、公园等处种植旱柳。后人怀念其植树有功 ,故称左公柳。50年代初期 ,酒泉城内的南门、北门都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 ,现仅在酒…  相似文献   

11.
徐雁 《中国图书评论》2006,(10):101-103
一个暑假下来,案头已积存了好多本作者签名赠送的著作,受书而不读乃是非礼,且心神亦因之不怡。于是在处暑节后,自武夷山水间游观甫归,便藉着一身紫阳烟霞,在雁斋中观起书来了。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他在西北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建树,而且对西北进行了长期苦心的经营与开发,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及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都有所作为,尤其  相似文献   

13.
一代名将左宗棠亲自倡导下栽种的“左公柳”,早已名闻遐迩,但其历史与现状若何?未必尽人皆晓。带着这一悬念,笔者最近查阅了甘肃省档案馆馆藏,发现有关“左公柳”的档案对其作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4.
茉莉诗话     
“江梅去去木樨晚”(宋·杨万里),这个时候,茉莉花开,于盛夏初秋之际,放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茉莉在群花中,虽有人称颂其“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爱铅华”的素雅,但显然不算十分艳丽娇美,主要以其浓郁的清芬胜过百花,所谓“一香已足压千红”;民歌用“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来表达这个意思;元人江奎说茉莉“虽无艳态惊群自,幸有清香压九秋”;宣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碧—香”.  相似文献   

15.
元旦诗话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中秋诗话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以其皎洁光辉、娟秀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万千诗情啊。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可说是俯拾即是。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也有对月言情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充满了深切的怀念情绪;北宋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是一幅养尊处优、悠闲恬淡的图画;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真切点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月,意夕起相思”,表达了诗人望着圆月,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孟浩…  相似文献   

17.
元旦诗话     
韦燕 《档案时空》2007,(1):44-44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每到这天,官员、百姓都很重视,古代宫廷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唐代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相似文献   

18.
诗话新解     
一、意尽则止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老作文考作诗。这种应试诗的形式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旬。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主义。但是也有勇于破格的,如祖詠  相似文献   

19.
咏虎诗话     
2010年是传统生肖中的虎年。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却是百兽之王。一年春作首,百兽虎为王。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虎的诗篇。以虎喻亲情明初的解缙,才华横溢曾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在太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本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阮阅《诗话总龟》卷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述此条则均称:“百家衣体”。三处提及的是同一首诗,称名却有异,令人费解。现在的各种诗话选编、排印本,仍因袭着这一文字差异。如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