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侧面描写是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罗敷是一个美貌的农家采桑女 ,如果只采用正面描写 ,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里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侧面描写 ,使罗敷这个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现。作者先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用“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这样的诗句 ,通过写她的住所之美 ,来衬托罗敷的美貌 ;以器物来陪衬人物 ,即用“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通过写她的器物之美来衬托罗敷的美貌。第二是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表现人物。作者用“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的审美意义,主要是通过罗敷来体现的。首先,从形象的感受中领略罗敷的外在美。罗敷体态窈窕,容貌鲜妍,显得楚楚动人,对此,作者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采用映衬烘托的笔法示现的: 一是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上显示罗敷的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开头两句写朝暾初露,熠熠生辉,红艳而柔和的光芒射进“我(们)”秦家的楼阁。“我(们)”转添亲切之感,而追循着阳光的踪迹,读者的视线必然倾注于楼阁之内,未曾露面的女主人公大概  相似文献   

3.
绝妙的映衬     
因一首《陌上桑》,罗敷名传千古,成为美貌智慧的化身,而另一个人物“使君”则被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每每读《陌上桑》,我都为使君鸣不平,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使君?难道仅仅因为他没有像“行者”、“少年”、“耕者”将对罗敷的倾慕缄于心而付诸行动?千百年来,我们不仅曲解了使君的形象,也似乎还未曾领略《陌上桑》艺术的魅力——那就是绝妙的映衬。《陌上桑》灵活地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侧面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诗歌开头几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为侧面描写,读者可以从罗敷美…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塑造的罗敷形象是一个集众美于一身的光彩夺目的古代劳动妇女典型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罗敷的一切都是美的;美的一切都属于罗敷的。请看,罗敷的生活环境是美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那朝暾初露,熠熠生辉,红艳而柔和的太阳光射进“我(们)”秦家的楼阁。而追循着阳光的踪迹,读者的视线必然倾注于楼阁之内,未曾露面的女主人公大概正在对镜凝装吧?和煦的朝阳,明媚的早晨,连同浴在霞晖里的朱楼绣阁,自然会触发读者的遐想,秦氏女的美丽姿影也许宛然在目了。这里,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抓住太阳这个美好事物,渲染罗敷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巧妙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诗中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诗中对主人公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堪称文学史上人物外貌描写艺术的经典之笔。正面描写———避实就虚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一般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的特点加以具体的描摹,给读者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正面刻画独运匠心,用生产器具的精美和衣着装饰的华丽来映衬罗敷的美貌:“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已经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形象,罗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来是人们争论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她是邯郸秦氏女。《乐府诗集》卷28《陌上桑》下引《古今注》: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一首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叙事诗。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即以侧面烘托的方法写人,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诗中描写罗敷之美是通过对他人神态的描写烘托出来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没有直接从正面着墨来描写罗敷的美貌,而是从侧面描绘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对罗敷的美艳的倾倒,以及由此产生的微妙的家庭纠纷,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言在此而意在彼,让人从旁观者的态度中想像得出罗敷无与伦比的天生丽质和绰约风姿,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8.
罗敷何许人?     
古乐府《陌上桑》叙述一个年方二八的秦罗敷在陌上采桑,为使君看中,要强娶她,被她严词拒绝的故事,诗中的罗敷,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崔豹《古今注》载:“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王仁妻,……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另一首汉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曾涉及一个“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的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 《汉书·武五子传》中载“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周寿昌  相似文献   

9.
古乐府《陌上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的句子。崔豹《古今注》说“罗敷”是“赵国邯郸人”。《辞海》“或以为罗敷是女子常用的名字,不必实有其人。”并举《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的记载为例。那么罗敷为什么可作美女的共名呢?这还得从古代的双声叠韵谈起。陈第《屈宋古音义》有“古读罗为丽”,“罗”与“丽”同在古韵的  相似文献   

10.
1994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李栋臣、赵继学两同志《罗敷是贵妇人》(以下称《贵》文)一文,虽觉有新意,但对其观点实不敢苟同。 《陌上桑》是一首民间叙事诗,为汉相和歌古辞,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作品通过塑造罗敷的形象,表现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 全诗分三解。 诗歌的第一解,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罗敷的“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为汉乐府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行者见罗敷 ,下担理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几句诗 ,运用赋的表现手法 ,排比铺陈 ,形象地再现了众人见到罗敷后的不同反映 ,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但对“来归相怨怒”一句的主语究竟是谁 ,却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指“已婚男子” ,如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称 :“缘观罗敷 ,故怨怒妻妾之怒。”有人认为即指前句中“耕者”、“锄者” ,如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称 :“耕者、锄者 ,归来后彼此怨怒 ,只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12.
刘建龙 《语文知识》2006,(12):36-36
此诗以“戏赠”为名,在调侃性的赞美中隐寓着微微的嘲讽。头两句明写美人靓丽夺目、艳“映楚云”的美貌,实际上是运用春秋笔法借“桃花”写出她的轻薄。后两句化用《陌上桑》的故事,将她与秦罗敷相比较:秦罗敷夸耀“东方”的丈夫.严辞拒绝了使君的调戏;美人虽有罗敷的美貌,却因“漫学”而迷失了方向,最终沦为使君的玩物。  相似文献   

13.
尹长生 《教师》2012,(25):70-70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腐败思想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人们痛恨和鞭挞“官本位”思想。但是,古代文人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官本位”意识。为文学创作服务,强化感情色彩,加强表达作用,达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联系语文教材作些粗浅分析。’让我们以初中传统课文《陌上桑》为例.为方便分析.录诗如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妇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初中语文第一册)最后一节诗写道:“啊!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此节诗中的“满”字,是从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而来的。从“甲天下”到“满天下”,虽一字之易,却把诗的意境推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之子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邻家之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汉乐府《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相似文献   

16.
《泊船瓜洲》这首诗,作者王安石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几易其字,而传为美谈。教学时,我想试试学生是否能体会到“绿”字用得巧妙。师: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生:我认为“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用得好。从京口到钟山隔了几座大山,路  相似文献   

17.
一、巧妙点拨深化情感读一篇文章 ,要想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 ,一定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层层深入 ,这样方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 ,引起共鸣。如《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 ,贯穿全文。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 ,又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主线。教学时 ,指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有什么感受?”然后逐层深入 ,剖析全文。第一次———是出现在作者看台湾师生上课时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是教学内容 ,作者感受到每个字、每个音…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竞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时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字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编写的《历代诗歌选》释“自名”为“自然要取名”,是人都要取名,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是可以的:但取什么名并无必然性,“自然要取名为罗敷”于理不通。邓英魁主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巴蜀书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宇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  相似文献   

20.
1.“照我秦氏楼”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是《陌上桑》的前二句。对这二句,流行的看法认为这是诗歌作者通过渲染环境引出主角秦罗敷。对此,笔者在《“秦氏好女”无夫婿》一文中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既有作者以罗敷为同乡的自豪感,也强调了‘秦氏楼’就是故事发生时罗敷的居住地,暗含秦氏尚未嫁出去的意思。”并顺便以括号的形式提到:“(秦家既然有‘楼’,看来家境还比较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