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磊  张弛 《职教论坛》2015,(7):80-83,92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民生热点。基于再社会化理论解释框架,文章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双向路径选择——"进"是城市融入性就业、"退"是返乡创业。职业教育能够切实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利于他们城市融入性就业与返乡创业,是实现再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前人关于教师职业社会化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认为民族杂居区农村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发展的“瓶颈”是“教师职业继续社会化停滞”,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职业继续社会化的心理规律,深入探讨西部民族杂居区农村教师职业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需要,也还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是代际职业流动的早期特征,表现出青少年子代相对于父代职业的流动倾向。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对初中生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相对缺乏学校、朋辈以及家长的支持;随迁子女的代际流动性更强,相对而言更期望从事高于父代阶层的职业,比城市本地学生更“上进”;学校、朋辈和家长支持维度的多项因素影响着初中生职业期望的代际流动性。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对培育农民工随迁子女之职业期望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促进社会融入,培养新型市民;开展职业启蒙,塑造职业期望;加强三方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不但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化成长,更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现状展开,从社会、高校和教师自身角度对当前影响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欠缺、市民化素能偏低,导致就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工资收入偏低,成为阻碍其职业转型与市民化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农民工代际差异,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的新特点与职业和素能等方面的新诉求,探索构建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网络供给资源平台系统,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职业与身份双重角色的转换,满足他们职业提升诉求与城市新生活的融入,提高幸福指数,对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是个人职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双重需要,职业教育可以为职业转换提供服务,职业转换结果受职业转换能力、职业转换意愿、职业转换认知、社会环境、个人特征五大因素影响.文章根据五大影响因素及体现点,认为可以从重视职业教育在服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终生教育需求、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转换结果等四方面路径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成效的关键指标,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上职业转换,通过职业转换实现城镇化及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高‘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9.
综合研究近些年相关文献,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问题的提出背景、内涵、影响因素与路径,职业转换依赖于职业教育消费,以及职业教育服务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研究脉络及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相关理论成果综述,最后展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与职业教育研究趋势,为研究界进行理论、实证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路径,其标志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包括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转变、文化与待遇的提升、心理与观念的适应、家庭与子女的团聚等方面内容。但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制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与制度政策的二元分割,除此之外,由于公共福利摊薄带来的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冲突也成为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维度来提升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1.
应运而生并不断推陈出新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市场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了充裕的教材选择机会,同时也对教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对手头所选用的教材进行取舍调整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要从特定院校和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二度开发市场现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初中后教育的重要承载体,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由于财政投入、职业教育模式、社会观念上存在的不足和偏差,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尚未成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积极选择。因此,明确财政投入主体及其责任、改革职业教育模式、转变社会观念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着力之举,它将成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因社会所需而产生,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其本质就是社会化。高职院校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探索和实践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农民教育“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形成全日制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短期职业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灵活教学机制;从而在区域社会经济过程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人到成年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视野中,应关注继续社会化及其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所采用的最佳模式之一,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职业人才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这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其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深刻的理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由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所采用的最佳模式之一,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职业人才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从目前职业教育的概念,难以找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的定义存在外延过大的缺陷。职业教育的定义应有自身的逻辑起点,即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特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一个环节,比作为学校正规专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更确切。学校正规专业教育能否完成初始职业化,取决于它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进行了基本方向为“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启示:必须从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功能,必须从立法层面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法律体系,另外,还要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基础上,注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明确政府定位,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职工教育应尽快由适应性培训转到全面实施索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职工教育过程中,抓住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着力点,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开发职工的创造能力,这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索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