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政府借助政治权威、人事任命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控制了洋务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政府权力介入并主导企业的运作,扭曲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损害了股东权益,引发了官商矛盾,企业因而缺乏独立自主性。洋务股份制企业政企合一模式造成行政权力膨胀,阻碍了近代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政企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企分亨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政企关系改革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以放权让利为标志的政企初步分工阶段;第二是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标志的政企分离阶段;第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这个阶段工作困难很大,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议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国经院”,使国有企业彻底从政府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深入地分析论证了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系统地阐述了运用股份制解决国企改革在体制上的矛盾及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和方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内地与沿海经济差距日趋拉大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内地非国有经济、改善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以及明确政府对企业管理制度等解决内地省份经济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政企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作用机理的文章较少.以2007年-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政府补贴衡量政企关系,研究了政企关系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政企关系越好的企业,其现金持有量也越多,投资支出是二者之间作用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作用路径为政企关系越好的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其投资支出也越多,进而为实现这些增加的投资支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贺阳 《天中学刊》2001,16(4):27-28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一般竞争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民营应该而且必须政企分开:而非竞争性、非营利性或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官营”企业或“准官营”企业则不一定非得政企分开,而是要对它们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它们尽可能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相似文献   

7.
政企关系走势的深层反思和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问题的核心在于政企合一。应重新审视政企分开,必须把政企相对分开和政企绝对分开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在如何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方面,作者提出:从静态体制层面构建国家资产管理体制和从动态机制层面构建国家企业经营机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当前客观存在的政企关系“潜规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经济环境,对吸引外资产生了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政企关系模式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利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投票机制对政府推动政企关系改革的利益标尺进行分析,提出以改变投票人决策偏好为切入口,推动预期改革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晚清人士认为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诸多优势,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两权分离便于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转变公众传统投资观念,解决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障碍。股份制是企业形态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2.
鸦片与清末西南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 ,其中又以云贵川受害最深。云贵川地区是近代中国鸦片种植最早最广、产量最多、泛滥最凶的地区。 1 90 6年清政府重申禁烟 ,云贵川三省相继采取了一些禁烟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晚清企业经历了由政府官员、清政府有关部门特许核准创立,逐步过渡到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依法设立的演变过程,出现了政府主导发起创立、政府主导招商募集创立和私人招商募集创立企业等方式。相应地,企业创立原则亦由特许核准创立转变为根据有关章程、法规依法设立。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作为近代最具革命性的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的命运非同寻常。清政府的路权政策有利于帝国主义利用路权、债权对中国进行侵略,因而激化民族矛盾,最终成为爆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安徽铜官山矿案曹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清政府更是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使旷案的尽旱结束.在矿案的交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清末时人们对公司企业的法律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揭示了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治理机构和监管机制方面的弊端,要求政府立法规范公司企业的内部运作。清末《公司律》的出台,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公司企业实践发展的需求,为清末公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框架。同时,实业界、思想界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公司企业的治理与监管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从外国聘请教习来传授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甲午惨败,引发中国教育改革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大量向日本聘请教习,这些日本教习为清末教育改革作了突出贡献。后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大量留学生归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日本教习的排挤及其日本教习的自身的问题,日本教习在中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