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入学资格审核制度对保证生源基础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生权益、实现依法办学具有重要意义。规范的三级审核制度、明确的审核标准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保证了入学资格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审核质量。但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人们对入学资格要求产生一定的误解;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入学资格审核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因虚假学历证书导致的纠纷;由于全国电大招生人数较多,入学资格审核工作也面临着提高效率和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峰 《职教通讯》2011,(23):52-55
通过对德国高职入学资格和资格获取途径的介绍,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职注册入学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德国大学最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所模式体现了传统德国大学的本质特征,其独特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使其成为现代大学学术组织和大学制度的典范,对德国大学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德国大学博士生培养主要是两种途径:传统的"师徒制"和小规模的"研究生院",其中尤以前者为主.这种缺乏系统管理、散兵游勇式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发生悄然变化,很多大学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其中吉森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心(GGK)就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第二级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职业一级培训,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第二级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上理中学(相当于我国的普通完中)的学生只要取得理中学高级阶段的毕业证书,即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对于已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再上学制为1—2年的专科高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中的第11至12年级,在教育层次上与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行,在教学目标上是专科大学与双元制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质的中间学校),通过由州教育主管部统一命题的毕业考试,获得专科高中毕业证书,也即取得了上专科大学的资格。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建立共同高等教育空间的“博洛尼亚进程”实施背景下,德国为提高大学的整体竞争能力,针对大学存在的不足,就大学学制、建设一流大学、大学校长的选择、内部管理等进行相应改革,使大学发展呈现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和以柏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工科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两种大学模式。一批思想家为柏林大学的诞生提供了精神支持,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职能之一,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洪堡原则”。工科大学的研究以“技术科学为中心”。它的兴起与工业化紧密联系,并具有系科设置与工业化的适切性、课程内容与工业化的相关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的显著特征。德国大学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吸引着其他国家高校学习借鉴,对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同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德国大学教育模式的FMS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学生在理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围绕引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通过对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背景的介绍,阐述了德国模式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实验室建设.指出了该实验室的规划设计是依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相关实验室模式,遵循接近工业生产系统同时拥有自己功能特色的原则.论述了该实验室建设关键是引进德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为培养中国自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高级工程应用和管理等人才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扩张,中等、高等学校差异化以及学生来源多元化,德国高校入学资格类型发生分化,其获取路径不再由文理中学和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垄断,变得丰富多样。针对不同的高校类型、中学类型、教育形式以及结合不同的职业教育元素,德国高校入学资格演变出普通的高校入学资格、有专业限制的高校入学资格、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和有专业限制的应用科学大学资格四种形式。德国高校入学资格的获取路径趋于稳定和完备,既有维系文理中学主体地位的“皇家之路”,也有针对成人补取学校性质资格的第二条教育路径,还有在教育政策日程上日益重要的面向职业(教育)人士开放高校的第三条教育路径。德国高校入学资格及其获取路径在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实现了制度化,体现了教育体系中逐渐增加的规制性、职业性和融通性。  相似文献   

10.
陈燕 《职教通讯》2012,(28):57-60
2011年是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实施没有省控录取分数线要求的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制度改革试点的第一年。面对新的高职入学制度,从比较教育学视角出发,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德国、美国及英国的高职入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开展高职注册入学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由于环境的改变、文化的差异、教育体制的不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高校如何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成为留学生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梳理我国留学生入学教育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对留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紧紧结合留学生入学教育的本质(即适应教育);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要不断细化和深化;高校亟需成立专门的入学教育机构,协调入学教育有关事宜;留学生入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行前开始,要持续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汉代太学入学方式演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中央官学设立之初,学生分两种方式入学一种由太常直接选择,称博士弟子员;另一种由郡太守选送,叫“得受业如弟子”者。太学入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始于王莽主政时期。改革的结果一是使太学生入学人数急剧扩张,二是使官僚贵族子弟可免试进入太学。东汉继承了这一做法,导致博士弟子正员主要由官僚贵族子弟所垄断,而免试入学的放开又使名士推荐入学和“游学”成为太学生入学的主流。这一变化对东汉中央官学发生重大影响。一是太学滑出皇权控制的轨道,终于引发东汉末年的学潮和“党锢之祸”,二是“游学”风气造成太学生鱼龙混杂,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新生入学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的首要环节。但由于独立学院的年轻性,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不够,在入学教育体系建构上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以适应教育和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科学、创新的新生入学教育,将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必将对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新生基本特点、入学教育现状和新模式的探析,为大一新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坚定人生选择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德国语言和法学研究生学习期间,调研了德国多所高校,本文以哥廷根大学为例,集中介绍了德国大学"统一化法律人"培养模式及教育制度、法学教育的基本结构、国家司法考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实习、博士生培养及教授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牛学敏 《中国考试》2007,(12):48-53
德国大学入学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错综复杂的形成原因及独具特色的招生模式。本文拟对德国高校招生管理体制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构建我国高校招生管理体制寻求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柏林大学200年校庆引发了一场关于洪堡大学模式之现实意义的激烈争论;而作为洪堡模式经典代表的德国大学,在当下也正在经历规模、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其发展目标以及大学科研定位等都面临挑战和改革。对洪堡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有必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生入学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成功的入学教育为新生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角度思考,分析新生特点,并指出当前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存在着的问题,探索实效性较强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因此,要结合时代并从新生特点出发,以入学教育工作为载体,创新入学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模式下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19.
郑菊芳 《考试周刊》2010,(38):193-194
每个大学都对刚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学前"教育,都有一套模式。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激发学生对学识探求的热情,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校制度,从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最终完成大学学习。只有树立全新的新生入学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整个体系,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育扩张背景下,关于高等教育布局、高校教育任务和高校入学资格设计的国际策略是丰富多样的。在共通的文化逻辑和经典的职业教育理念支撑下,德国和瑞士对于高校入学资格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相似进程发展的:为积极回应教育扩张和分化的要求,科学地纳入了职业教育元素,促进高校入学资格的类型分化,在纯粹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建立起混合路径,增强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发展性、规制性和融通性。然而,两国在高校入学资格的具体安排上有所不同:德国更加注重类型的包容性以及与高等学校类型的绑定关系,瑞士则更加侧重类型的平行性以及与中等学校类型的绑定关系。通过深入分析两国高校入学资格的制度安排,管窥职业教育与高校教育发展并重的德语圈国家,如何通过高校入学资格类型分化实现职业与学术的跨界融通,为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协同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