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引言 关于"都"的意义及用法,很多专家、学者作过研究,问题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常用副词"都"的基本义是表示总括还是指"事物的每一个",如王还先生曾三次撰文指出"都"用在复数上不太准确,认为应是指"事物的每一个";二是"都"的义项究竟有几个的问题,如吕叔湘先生将其归纳为三项,即表示总括全部的范围副词、表示"甚至"义的范围副词、表示"已经"义的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的是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司云 《陕西教育》2008,(7):90-91
想象,可以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如人们从"一"字可以联想到"一滴水",联想到由无数的"一滴水"汇聚而成的长江大河,以至浩瀚的海洋,可以联想到"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两江十八滩"的诗句.这就是由字面触发的相关联想.由今年春节发生的事,想到去年以至更早的春节所发生的事,就是由时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一件发生在延安的事,想到发生在延安的其他的事,这就是由空间因素触发的联想.由居里夫人想到陈景润,这是由一事物进而想到其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联想.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国内"想到"国外",这是由事物想到性质、意义相反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表格"是人们反映对某事物特征的理解、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而采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广泛存在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经济生活中,如用"表格"来表示政府机关、厂矿企业、学校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用"表格"表示体育比赛中的比赛程序;用"表格"表示计算机算法流程中进行和中断情况;用"表格"反映出企业生产投入与利润情况;……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便有应用"表格"来表述数学知识体系,用"表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表格"呈现统计数据,等等.在数学解题中,如果能挖掘题设条件与"表格"有关的因素,利用"表格"进行铺路搭桥,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爱护爱惜]爱护:指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2.[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3.[辨别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伪或好坏。  相似文献   

6.
印象中,机器人似乎都不惧怕刀山火海,它们毫无痛觉,简直是妥妥的"工具人".然而近日,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Singapore)的科学家和其合作者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采用一种类脑方法,帮助机器人具有了识别疼痛并在受损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 该系统具有支持AI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处理并响应由物理力施加的压力引起的"疼痛",还允许机器人在"受轻伤"时检测并修复自身的损坏,而无须人工干预.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  相似文献   

7.
物理问题中,经常要说明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成正比"或"成反比"两种.然而,教材所强调的关非是"正比"和"反比",而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先看<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 正比:两个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之起相应变化,如儿童年龄的增长,体力也逐渐增长,就是正比.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小学生总觉得腹中空泛、笔头苦涩,拿起笔来,东拼西凑,词不达意,内容浅薄,缺乏感情;要么寻找一篇习作,"克隆"完事,应付过去.究其原因,要害是学生生活范围小,阅历浅,整天学校一家庭"两点一线",对周围的事物缺少了解,因此,写作时自然如做"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9.
大班谈话活动"鸡蛋从哪里来?",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有关"鸡蛋"的一些卫生常识.有关"鸡蛋"的卫生问题涉及面较广,如:养鸡场、鸡饲料、禽流感以及蛋制品的检验……以上这些方面幼儿通过各种渠道只是略知一二,但总的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我想,如果老师能为幼儿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幼儿会很感兴趣,并且能因此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对知识的求知欲.于是,我尝试着让"谈话活动"也"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效果好表现在四个"有利"上有利于揭开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使被认为零散的化学基础知识连成线、穿成串,进而结成网;有利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这种由"点"到"面"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便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法、模拟演练法和"指导-发现"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学"即"效",也就是模仿,通过模仿求得知识技能."学得"即以获得某种经验为目的的活动."习"指鸟频频起飞,即反复学飞,也就是温习、练习,通过与某事物的经常接触而熟悉该事物.由此可见,"习得"时,个体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能分别和同一个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配同关系量词."颗"和"粒"都具有表示"小的、圆珠形"的语义特征,.颗"称量比较大和圆的事物,"粒"称量比较小而圆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影响,"颗"和"粒"能形成配同关系量词.  相似文献   

13.
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是"语法".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外在化的事物,而语法是一种内在化的事物,语法决定语言.生成语法理论目标是寻找人类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向来为各派思想家及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它反映了人类认知问题的常见困惑,那就是"名"与"实"的非对称性。由此而言,名词背后的"那一个",才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应该关注的对象,而非某一个名词本身。以"正名"方式来考察事物之"名"与事物之体、用等问题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循名责实"。据此而应用于学术研究,则对文道观念之"文"进行探讨,应考察不同的"名"所指向的共同事物之"实"。以此思想观照先秦时期的"文",发现其表述方式和内涵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论"指+量+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伟  安畏 《现代语文》2007,(10):47-48
引言 现代汉语中的"这"和"那"可以后加形容词,分别例如: (1)他干起活儿来这猛啊,谁也比不上. (2)他跑得那快呀,简直像阵风. 学术界据此多认为"这/那"具有描述事物性状程度的语法意义,如吕叔湘(1980)、刘月华(1983)、吕叔湘(1985)、张伯江、方梅(1996)等.  相似文献   

16.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之大,是有目共睹的,比较法可以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比较,也可以用于相反事物的比较.在人教版"欧洲西部"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就对该内容运用了比较的方式,既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教育理念,效果又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毛雄  李璐  焦华英 《文教资料》2008,(28):276-278
"本来"与"原来"做形容词时都可以修饰名词、代词、形容词(合称中心语),主要修饰名词.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中,"本来"做形容词入句后主要表现为格式1"定语+本来+的+中心语".进入格式1的中心语一般是抽象类的词语,具体事物类的名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个格式.格式1中的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六类:反映人的思想、精神;反映人或事物的面目、样子、颜色等;强调事物的属性、特点;反映事物的意叉、作用;反映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职业、声音等;反映人或事物的身体部位、衣物、居所等.  相似文献   

18.
课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起点,也是训练的归宿.低年级孩子接触的事物少,词汇量不多,表达能力也不够好.因此,对于低年级写话教学,不能条条框框要求过于死板,而要倡导"活",让孩子们的写话潜力得到真正地、充分地开发.  相似文献   

19.
事物总存在着两个对立面,如"内"与"外"、"前"与"后"、"新"与"旧"、"虚"与"实"、"多"与"少"等等,并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不断发展,教学同样如此。假如把这相对立的两个面看作相辅相成的两条"平行"的直  相似文献   

20.
陈寿东  张从福 《新高考》2009,(10):57-58
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是有秩序的。人体在婴幼年时期,直到成年细胞分裂速度较快。以后,人体的大部分的细胞分裂只为替换衰老的、死亡的细胞或修复受伤的部位。因为DNA被损伤而产生了癌细胞。在癌细胞里,受损的DNA没有被修复,被遗传的受损DNA将导致癌症。外部环境如化学物质、病毒、吸烟或过分的日晒都能损坏人体的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