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间意识,对于荆楚文人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这种意识进入到文学作品,与作品在意象上互为表里,并相互融合,富于绵长的哲思意味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以荆楚文人作品为例,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时间与作品的两种介入方式;两种不同意味的时间意象;两种不同的时间把握。认为荆楚文人的时间意识,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生命意识,将时间意识融入创作之中,开创了楚文学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2.
梁德林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52-54,62
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花”、“东风”、“流水”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相似文献   

3.
“镜”之原型具有丰富且深厚的文化意味。从古代文学、哲学文本的角度透析“镜”这一意象的原型意义及其逻辑结构———人生、社会之“镜”,哲思、艺术之“镜”,其实质是内省意识。这一原型意义———“清、明、静”的意象源自质感极强的“止水”的性状。传统文化之“镜”是当代自我意识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刘亮程的作品及其研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文学现象。刘亮程的文学所关注的并非乡村,也不是人类短暂的一生,他拷问的是与永恒相关的灵魂的事。他说:"喧哗的生命过程都在逃生。"他发现进入现代,灵魂不仅要从人类自设的物欲迷障中逃生,还要继续逃脱死亡的恐惧与生存虚妄感的追赶。因此,逃生是人的宿命。刘亮程是运用意象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活跃着源于生活的丰富意象,这些是其文学世界的最重要构件,也是体现和凸显灵魂在现实世界中逃生宿命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时间为主题,以风、坑两个重要的时间意象为切入点,揭示刘亮程为灵魂在现实中逃脱时间的无情追捕而阐发的特殊时间观。本章根据刘亮程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时间感悟为界,分为黄沙梁时期、虚土庄时期、阿不旦村时期,与之对应的是对其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及生存时间的深入阐述。通过对时间的认真思考,刘亮程找到了一种身体与灵魂同步,隐于时间缝隙的生存方式,从而找到了消解死亡恐惧感的灵魂逃生路。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之际,新兴士群体形成,其形成标志是文士主体性的生成。在文士主体性研究的视域下,宋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人时间意识的特定内涵——时间焦虑。文士的时间焦虑指文士对年华流逝而功业难成的人生困境的焦虑,它源于文士所感受到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由文士高扬的主体性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主要表现为季节意识。宋玉消解焦虑的方式是探索和追求"守高"的文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文明或文化都是通过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来表述关于世界和人类存在的观念并据此观念去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确定人在世界中的活动图式。而世界和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最本源性的限定即是时间性。当我们考察各种主要文化类型的内在特征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关于时间的意识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纯粹个体的知觉经验的集合,而是意味着这种文化的更深层的构成“基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的意象之林中,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其作为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可以成为怀乡情思的代名词,表现出安土重迁的农业民族的天性;也可当作相思情爱眷痴肠的信使与烘衬,表现出人世间男女别离的楚楚深衷;还可作为某种伦理纲常体现的模范,喻示兄友弟恭谨守雁序的群体规则。而自然界中的雁,又常常成为诱发特定情境中主体忧伤悲慨的惯常媒介,成为古代文人悲苦情韵吐露的一个重要音符。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拉康都讨论过语言的问题,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甚至于只关心语言的问题.虽然同是在讨论语言,三人的出发点、方法和结论都完全不同.海德格尔指向的,是一种极具宗教性的“神启”般的语言,赋予其一种“本真”的属性;而维特根斯坦做的是“清道夫”的工作:破除语言的迷信,还原语言的游戏性;拉康则具有康德色彩地把语言放在一个意义的封闭领域之内,观察它的滑动,语言链条上的意义的回路成为精神世界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淡水”意象丰富而复杂。章从名人对“淡水”人体验出发,探讨“淡水”化起源和传统儒道化对“淡水”情结的深层影响,并具体分析了人“淡水”体验的几种个别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论据片面、论证单一作文示例及诊断一篇或是一幅发自内心的作品,必然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期冀,或是内心某种强烈的思绪,而一篇或是一幅敷衍了事的作品,就很难说明什么。近了说,抗战时期,"用笔战斗"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为人民、为国家而奉献。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得多少赞叹,给多少文人树立了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榜样。而他的一生也正如他所说的,用手中的笔同入侵者战斗着。而他的作品也强烈地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与保家卫国的决心。远了说,宋代苏东坡被贬杭州数年,得不到朝廷重视,然而官场失意的  相似文献   

11.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学校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尽管现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作为该项工作的实施者,心理教师的自身心理成长问题,却未得到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工作特点,要求咨询师本人通过接受专家督导、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来增加自我觉察,获得自我成长,这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共识。缺乏自我觉察的训练,会造成心理咨询师对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不能加以觉察,这可能会影响其咨询效果,甚至对咨访双方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2.
凌霜怒放的菊花,以其冷艳清贞、风骨清高、雅致淡泊的特性,千百年来,被中国文人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和内涵,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青葱年少、人至中年到步入知天命之年,近代广东名儒简朝亮以诗作记下每一段的所思所悟。独漉意象、江门意象、黄花意象、阳山意象等使简朝亮长达40年的诗歌生命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烙下简朝亮作为一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印记。  相似文献   

14.
扁舟意象与归隐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扁舟意象与归隐意识有着至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从抒情主体的角度来看,同抒情主体所凭借的儒释道互补的文化背景有关;从抒情客体的角度来看,同抒情客体的自身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使用典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传统密切关联。中国两千多年尊圣崇经的主流文化,形成了古代文人浓厚的崇古意识,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的用典正是这种崇古意识的具体折射和反映。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去挖掘这种表层形式下国人的文化心理,去审视用典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老派文人与老文人的内涵截然不同,老文人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向的是人的资历;老派的文人是指向品位上的,它指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质地。真正的老派文人就是个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而又活得非常有个性的那一类文人。老派文人追求内在的功夫,他们不慕虚荣,更不屑于向权势者献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文人向别人炫耀“某某学者为我写过评论”、“某某领导和我共进过晚餐”,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会发生在老派文人身上。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词里的意象词汇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诸层面,其被艺术化过程当与唐宋社会生活变迁息息相关.比如唐诗宋词的“南浦”,一如北方的“长亭”,常常被用来代指南方送行的场所.但宋代诗词中的“南浦”,尤其对举名词“西山”、“南浦”,在其成为意象名词之初并非泛指送行场所,至少在宋代文人赋予其意象功能之前还仅仅是某个景观方位名词.然而,由唐到宋,随着市俗文化的发展,这些原本朴素的地理方位或景观名词被文人们在诗词之中大量使用,从而赋予其多重的文化意蕴,进而借助其市俗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态,勾勒出浓重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8.
王晶娣 《教师》2013,(34):94-94
音乐是一种激发人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情感的有效表达,才能把一个无声的乐谱变成情感丰富的音乐,从而把音乐艺术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情感的表达也必须借助学生内心体验或形象思维的强有力的内在训练,以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充分而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完美地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教育普遍研究的是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法等等,但我认为还应关注学生主体的心理活动,要使主体以内心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白发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作为生命的象征,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赋予了它多重的含义:悲悼生命的短暂、怅然于生命的无所依归,继而去探讨生命的终极目的和意义,从忧惧到迷惘再到消解,实现了对生命悖论的心理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