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启蒙旨在唤醒教师内在的理性,跳出繁琐平庸的教育世界,换一种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现其内蕴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育启蒙包括内生性启蒙和外援性启蒙。能否保持对先进教育理论的敬畏之心与渴求精神、对经典理论和既有经验的怀疑精神、对习惯性教学行为方式的反思创新精神,是关乎内生性启蒙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外援性启蒙的主要方式。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案例性和体验性是制约外援性启蒙质量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育启蒙旨在唤醒教师内在的理性,跳出繁琐平庸的教育世界,换一种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现其内蕴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育启蒙包括内生性启蒙和外援性启蒙。能否保持对先进教育理论的敬畏之心与渴求精神、对经典理论和既有经验的怀疑精神、对习惯性教学行为方式的反思创新精神,是关乎内生性启蒙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外援性启蒙的主要方式。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案例性和体验性是制约外援性启蒙质量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禄 《四川教育》2006,(9):18-18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王光佑 《四川教育》2020,(14):33-34
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觉,要立志弘毅,强身固本,在钻研课标、修炼内功中蓄积育人的底气;要扎根课堂,内外并举,精心研究,在切磋琢磨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博览群书,在勤“读”精“思”、深“研”细“作”中关怀生命,滋润心灵,唤醒灵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反思具有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等独特价值。教育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使之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促进学校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是教育界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实质上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核所在。教师文化应该包括教师特有的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或是教师不同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法等。教师文化的建设范围很广阔,不是简单的师德师风建设,也不是简单的职业道德建设,更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所能涵盖的。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理念的决定性因素。而让所有的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是一所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第九中学以“教学得与失”为主题,连续开展了九届教育教学反思活动。全校100多名一线教师全员参与,每学期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益,另一方面开拓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是教育界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实质上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核所在.教师文化应该包括教师特有的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或是教师不同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法等.教师文化的建设范围很广阔.不是简单的师德师风建设,也不是简单的职业道德建设,更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所能涵盖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认真说来,一个人受另一个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学家)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与抗争。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它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他是我在实习时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如今已走上了领导岗位。那时的他是一个聪明却又很调皮的孩子,甚至有点桀骜不驯。他因为调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是很好。上六年级后,他的班主任是一个即将退休的  相似文献   

15.
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乐善的天性,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多种原因,这些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这些情感和智慧潜能往往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的主体意识。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赖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至致,成为点金石。  相似文献   

16.
邹慧 《教师》2010,(27)
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的潜能,使人在优秀精神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自由.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强调科技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这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相背离.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本质,教学者应当重视一条有效的途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邹慧 《教师》2010,(30):116-117
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的潜能.使人在优秀精神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自由。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强调科技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这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相背离。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本质,教学者应当重视一条有效的途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8,(9):8-8
《班主任》2008年第6期刊载文章指出,教育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唤醒,教师应该学习“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把任何一位学生定格为差生,时刻关注每一朵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朵”。  相似文献   

19.
王光辉 《班主任》2008,(6):41-41
一位特级教师来我校做公开课,课一上完,这个班的班主任就不无抱怨地说:“哎呀,如果让那儿位好孩子回答,效果将更好,怎么他喊的大多是差生呢?真让人揪心,好在回答得还算上路!”  相似文献   

20.
曹慧 《江苏教育》2015,(11):21-22
现代社会,需要生命自觉;教育现状,缺失生命自觉;教育本质,呼唤生命自觉。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与追求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所以教育首先要唤醒和培育教师的生命自觉,将"唤醒生命自觉,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用"生命自觉"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