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瑕 《考试周刊》2013,(6):171-173
人的"物化"和"工具化"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失落。为了找回失落的教育主体,我们倡导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教育间性理论为指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主体间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树立教育应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以人为活动指向和归宿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开展必须建立在“人对人理解”的基础上。但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主体对客体改造的传统观点和方法,从而造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的缺失。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把主体间的理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是主体在思想与行为上为达成共同意愿而采取的一种协商与对话活动。主体间性分为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内主体间性使个体理论不断生成、理性水平不断提升,而外主体间性促成了主体间共识的达成。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教育主体内主体间性与外主体间性不断达成与层次不断提升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层面上互动的结果。因此。要使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面前彰显其生命力,则必须借助教育主体阅历与学习、探索与反思、叙事与创作、实践与思考在不同层面上达成主体间性。使教育理论在主体间性的达成中动态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近代的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所以,当代的教育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还原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对主体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子式个人主体理念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为了使人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对立分离状态中结合起来,西方哲学提出了“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范畴。倡导主体间性对现实主体教育的价值取向、实践观、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师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主体教育应把主体间性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由"主体-客体"的实践关系探讨,分析这种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以及其对于解决"主体-客体"模式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这对解决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起到了启迪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主体间性之意义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视阈中的主体间性研究是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文章以教育主体间性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基础,结合教育主体间性所提倡的复数主体和所奉行的主主关系,分析了教育主体间性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从而揭示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交往学习: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实质是个人知识的生成过程 ,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共同构成了个人完整的知识世界 ,不可或缺。其中缄默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基本 ,更为关键。要正确认识、理解以及利用缄默知识 ,关键是将其显性化。交往学习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精神、人格、行为等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交往学习就是将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和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一些词应该是作为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学习领域学习活动无外乎这六大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与技术、艺术、历史与社会(包括社会实践)、体育与健康。与"学习领域"相关联的是"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不同层级、不同谱系的学习主题。认识到这一点,这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主客二分的知识图景导致了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社会科学亟需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特征.话语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案,通过转变客观性观念,突出知识在对话实践意义上的真,并根据知识在话语中的信念特征与辩护模式,表明这种研究进路有助于凸显出社会科学知识的主体间性、地方性与语境性.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学知识被誉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其实质是"转化",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对于师范生而言,这种教学智能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师范生的自主建构,即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教育是促成师范生习得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内核。幼儿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可以通过经验积累与反思、在职培训、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等途径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Experiences and reflection have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foundation fo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development.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experienced teachers develop their PCK via reflection-in-action during their moment-to-mom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Drawing upon data sources includ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stimulated recall interviews based on lesson videos, this study examined instances when four experienced teachers were found to invent new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representations on the spot during the lesson (referred to as on-site PCK development) in their first attempts at teaching a new topic. The study documented the moment-to-moment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ers, including their reconstructed thought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instances of on-site PCK development. An explanatory model of a three-step process comprising a stimulus, an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a response was advanced to account for the on-site PCK development observed among the teachers. Three categories of stimulus that triggered on-site PCK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hence, the resulting response, included teacher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of the new topic, their 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their knowledge of student learning difficulties/prior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new topic.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how to enhance teachers’ on-site PCK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它是教师通过学科内容知识和有效教学策略交互作用(intersection)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知识;这种知识要求教师在完全理解所教内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文化背景、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它是保持教师知识复合性、动态性的原动力,并且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树立动态的课程观在教育实践中养成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Social Stu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Gudmundsdottir, S. & Shulman, L. 1987.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Social Studi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1, 59‐70. The role of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social studies is addressed through two case studies: a novice and a veteran teach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vice and the expert is manifested in a special kind of knowledge that is neither content nor pedagogy per se. It rests instead i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orm of teacher understanding that combines content, pedagogy and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in a unique way.  相似文献   

16.
许合先 《培训与研究》2005,22(2):127-130
我国科研资金管理中存在着经费不足,资金投入体制激励重心错位,缺乏风险意识和有效的监督措施等突出问题,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为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风险意识、合作意识,提高科研资金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科研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知识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改善大专专业英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目的,旨在了解EFL环境下,大专教师专业英文PCK内涵,目的在于建立专业英文教学的PCK模型。此模型之贡献在于提供一个典范,使想成为教授专业英文的教师有个教学上参考的依据,协助教师发现并发展有效专业英文教学所需的PCK,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计划预期可获得之研究成果,有利于强化国内外有关专业英文PCK研究的认知,和国内外有关专业英文PCK教师自我评估认知。  相似文献   

18.
19.
教育是关涉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的宏伟事业,知识概念属于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石.通过知识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本文提出知识概念教育学界说的方法论原则内涵与外延适当、结果与过程的统一、言说和意会结合、外在与内在统一.据此,我们将知识界定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能进行某种言说的,有关内外部世界的,种族与个体的认识、体验、操作等经验.知识概念的教育学界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拓展了知识概念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全面的知识本质观念,转变传统的知识功能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现代知识分类思想的历史发展,核心思想及现实性,并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三级师范的变迁和作为师范核心课程的小学教育学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在知识分类思想下,进行小学教育学内容的分类和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