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中国体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塑造世界强国的民族性格已成为 21世纪发展的社会要求。体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对民族性格形成的作用虽有人论及,但结合中华民族自身的优缺点,改造民族劣根性的文章尚不多见。如何采取有效的体育活动内容及形式,重塑民族性格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旨试图能对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浅见。 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及其分析   民族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人群共同体之一。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以质的规…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在省级课改展示课上见到这样一节实用又实在的体育课:教师在面积并不大的同心圆周上进行蹲踞式起跑的动作传授,充分利用跳绳,让学生既体验了终点冲刺当冠军的成功滋味,又借助于绳控制高度,学会起跑,最后还通过跳绳进行了学生间多种多样的合作练习,结果仅仅因为教材是即将被“赶出校园”  相似文献   

3.
体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作用,人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但从文化的角度讲,我们的认识尚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反思的深刻性。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当代体育的文化特征,对体育的文化阐释的多样性,以及当代体育的文化走向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以促成对当代体育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的文化思考。一、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massculture)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它是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场民文化。较为系统的大众文化理论也是…  相似文献   

4.
<正>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优秀的民族性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民族性格,亦称国民性,其实质是民族文化精神。早在世纪初,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就敏锐地看到了体育运动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一开头就惊呼“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其“武风不振”就是当时所说的“恶斗死,宁忍辱”式  相似文献   

5.
顾红梅 《体育教学》2002,(2):33-33,34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引”、“探”、“练”、“伸”的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引“引”即引入,是授课前的准备,体育技术系统性很强,后继学习的技术往往是前期所学知识的发展或深入。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  相似文献   

6.
"距离太近,反视而不见",这是盲点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学校体育中也存在许多"盲点"现象,这对当前的改革很不利,必须尽早纠正,以适应未来体育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体育创新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研究课题。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在中国,“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人文奥运』与『北京品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同样,这一主题也是历届,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所强调的。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从北京市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我们举办的奥运会应具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因为这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要给“中国及世界体育留下一份独特遗产”的真正含义。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要打什么样的“品牌”去迎接这一世界盛会,也就是说,这将是我们以什么面貌来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令世人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能够充分体现“人文奥运”这一主题的,还是北京特…  相似文献   

9.
于素梅老师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1 1期的文章《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中谈了一种新的"好课"的评判视角.读后,感触颇深,就体育课的"好课",特别是好的常态课,笔者一直有几点看法,现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好课应有"味" 于素梅老师谈了一节好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主观感觉"应不"心虚".我认为,想不存在任何"心虚",不管是常态课亦或观摩课或评优课,首先展现出的应该是有"味".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空白”艺术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强调和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探讨。一、教学“空白”的含义 1、“空白”的含义“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  相似文献   

11.
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中国民族体育与舞蹈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在古代,体舞合一,萌芽状态的体育与舞蹈都伴随着生产、宗教、祭祀、战斗而活动。在现代,民族体育与舞蹈在保持各个民族风格的基础上相互交融发展。它们同为身体文化,但也有形态学上的区别。民族体育艺术化,民族舞蹈体育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特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对我国群众体育的根本特色以及我国群众体育在体育活动、体育条件、体育制度、体育道路等方面所表现的特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体育浪漫主义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体育文化在精神内核、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上都有着明显差异.强调更高、更快、更强超越精神的西方竞技文化以理性、公平著称;东方体育文化则以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魅力灿烂于世界文化之林.通过资料收集与逻辑推理等方法,提出浪漫色彩自始至终蕴含于我国各个民族体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包括对利益共同体、心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的认知,同时也包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扎根于农村社会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性的裹挟下逐渐形成竞技发展、保守传承两种极端发展趋势,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急需一种能够支撑其发展的精神内核来指导其发展,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也能够分别从思想基础、物质条件、价值取向、制度保障四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可能。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主要结论:抬阁体育文化产生于南宋,发展于明代,繁盛于清代,是汉民族中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却濒临灭绝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历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的转变,是广场体育文化的最早雏形之一,也是一种集舞蹈艺术、民族鼓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具有健身休闲、调节身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育社会学进展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是作者于1996年3月在日本体育社会学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作者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经过,阐明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详尽地说明了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综述了1989—1995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证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通过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性、正外部性和地域性进行分析,从国家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制约机制和供给方式等多方面视角,提出了着力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供给问题的路径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社会学进展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论文是作者于1996年3月在日本体育社会学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作者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经过,阐明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详尽地说明了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综述了1989—1995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证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不同年龄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状况,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散步、跑步,群体活动开展最好的是城镇老年人,农村26~55岁是参加活动最差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同角度谈起,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研究方法及文化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就研究的开展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核心概念的厘定,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及现代思考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