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周新 《教育探索》2003,(9):87-89
知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增长的理论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理论,由此而影响到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我们应从对知识增长模式的认识入手,深入探讨在知识增长的累积模式和批判模式影响下的教师角色,进而辩证地看待在累积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进一步明确批判模式下的对话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论述了批判民族志的含义与特征,认为它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重视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反恩与批判;重视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在宏观与微观兼具的视野中积极地去透视、理解和改造教育,从而达到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在分析教育哲学产生之前基本上是通过科学主义思维试图把握教育的本质,而这种模式在分析教育哲学之后受到了批判,批判实质是对教育本质先在性的质疑。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本质先在性,教育本质研究在历史上都是作为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工具而存在,教育本质研究在异化。新时期教育本质研究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的问题,遵循从多元到回归的模式,是未来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我党在1955年就对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任务、内容和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主要体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  相似文献   

5.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变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论的发展与成熟是学科发展与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演进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其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具有比较明确、比较系统的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关注两性平等和性别公平的教育。这些女性主义流派对西方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管理、教育过程以及学校实践中体现的性别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批评对我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从学生的课堂参与,“记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教材的选用,考试的地位、作用,师生关系以及课程设置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试图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的比较,发现中美教育教学中的异同,进而找到我国现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中的不足,从而引起大家的反思,以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批判是从怀疑走向探究的桥梁,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以中外教育理论界对培养批判精神的认识差异为依据,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培养批判精神的意义、障碍和途径。我们尤其应认识到在教育理念上对批判的长期性和深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凡事必求明晰的心态,僵化的课程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事实的现状,学生慑于权威和恪守传统的习惯、缺乏甄别真伪的敏感、在知识功能上的固定性以及对自身创新潜能的疑虑都是培养批判精神的重大障碍。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我们应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反思其规范性;引导他们综合一个系统中各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反思其逻辑性;引导他们在真实情景中运用知识。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批判的《判断力批判》中,在美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作品虽然晦涩难懂,但在历史上确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分为两个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判断力批判。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本论文从康德所提出的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其美的分析,并对其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