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翻译活动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在翻译实践中发展了自身的翻译理论,各具特点。在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翻译活动的规模和质量与以往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西翻译理论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碰撞,虽然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也有其局限性。本文从二者相似的发展历史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局限来论证两者的糅合是可能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齐如山的戏曲本体研究,以舞台为切入点,以中西戏剧比较为观照视域,通过类似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鲜活的、原生态的中国戏曲作了方方面面的梳理和把握,最终形成了"有声皆歌,无动不舞"、"不许真物上台,不许写实"的戏曲本体论.这一理论,不仅把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的本体界说引向深入,同时也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学术品格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谭颖 《考试周刊》2013,(47):35-36
作者简析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是吸收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形成的新的戏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戏曲文化传统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齐名。齐如山的戏曲理论,弥补了王国维、吴梅剧论实践性不足的缺憾,进一步深化了对戏曲构成原理的认识,推动了近现代戏曲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俯视"与"仰视"是观众在观看戏剧时的心理状态及对戏剧的不同观念,本文就中国和西方戏剧在产生渊源、形成过程、社会地位、表演方式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分析和解读东西方观众的巨大戏剧观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戈夫曼的戏剧论对新手教师过渡到专家型教师有重要意义,包括:善用印象管理,打造良好教师形象;把握神秘尺度,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遵循个人差异,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追求表演价值,阐释教育表演功能。  相似文献   

7.
“华文戏剧”观念意蕴深厚,它使新世纪民族戏剧获得新内涵,也以华人戏剧一体化探索的独异性,显示出戏剧文化史观的突破。尽管它当年的命名是仓促的、带有某些权宜性,但是,它表明在90年代市场化带来的艺术乱象中,戏剧人最先预感到了全球化思潮涌动带来的文化变局,断然开始破茧而出,尝试区域的、跨界的联合、联制,逐步在确立一种真正国族戏剧的视角。“华文戏剧”以若水的流动性,冲破历史冻土层,撬开各中华文化遮蔽区的疆界,追求着戏剧观念、美学、艺术和方法的鲜活流动,多地分享,它所建构的是一种动态选择的有可能与“世界戏剧”重叠的全新的“文化戏剧”,其三个最具价值和最具有标识性的特征是:由多地性、多音性聚合的和声形态;华人故事的世界表达;呼唤和生成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酒"(wine)的确切翻译不能单纯地从字面意义入手,必须综合考虑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中西"酒"(wine)的文化起源、词语构成,对于把握"酒"(wine)的词汇含义及其翻译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传统戏剧"寓教于乐"理论存在着明显的趋同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都以"善"为教育目的,都以普通人民大众为教育对象,都坚持教育与认识、审美作用的关联互补。这种现象体现了中西戏剧理论的"文心"相通,说明了异质文化背景中的文学艺术存在着共同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质。  相似文献   

10.
对比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在被抛弃后的表现,分析二者的反抗行为在反抗意识、反抗方式和反抗结果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性,并从文化背景角度分析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地缘因素、封建伦理观念对国人的影响与封建礼教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桎梏,以期为新时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12.
庄子《齐物论》篇中涉及齐"物论"思想。"物论"就是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情态。庄子针对"物论"不齐的情形,分析"物论"不齐的原因,进而认为从道的角度讲,物论本齐,各任其性,各其分,"齐物论"思想的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文环境、哲学观等的影响,导致中西方在艺术观及画法上大不相同。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空间的缩小,中西绘画也在相互影响,相互吸纳。走融合之路,是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是甘肃戏剧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此时期戏剧创作真实地再现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剿匪建政斗争和政权巩固过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恢弘场面和曲折过程,甘肃戏剧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创作特色初步形成,并产生了一批优秀剧作。  相似文献   

15.
在“把”字句里,“往”字短语可以在动词的前后出现,构成不同的句式。两句式在句法、语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两句式的变换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学术范型与思想范型的兴起似乎便成了指日可待之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学术史反思意识的自觉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学界真的获得了某种学术转型与思想转型的自觉。当代中国学术持续的细密分化、实证化和学院化趋向与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表述方式的千篇一律就是现实的明证与表征之一。学术似乎已越来越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技术和名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彼得·布鲁克的戏剧理想可以用"即时戏剧"来概括。即时戏剧极为注重剧场空间,认为所有形式无论是僵化戏剧、神圣戏剧,都只能在剧场空间中、在观演的直面中获得生命或失去生命。因此,剧场空间中,演员须极为重视与之同在的观众,戏剧主题关乎当下,艺术表达须具有直达观众的直接性,从而获得演出时空中的意义丰富性。简言之,即时戏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将评判标准寄托于观众与演员直面的剧场空间,从而给剧场注入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撮泰吉”从四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它的戏剧艺术性:一是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一个含有矛盾冲突的故事;二是具备演员、角色、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特质;三是其语言唱腔、服饰道具、舞蹈乐器等方面的艺术性;四是具备戏剧的表演虚拟性(象征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所以说,“撮泰吉”是彝族一出古戏,是一出仪式程式和戏剧因素兼备的傩戏.既不能凭其民俗事项的内容,来否定其戏剧性形式.同时,说其是“一种健全的戏剧形态”,亦过之.  相似文献   

19.
影响研究主要以放送者或影响者的视角研究对他者的美术影响。其基本话语是以主体者的身份研究主体者美术对他者美术的影响,在研究他者美术的过程中,强调主体者的影响。由于影响论研究的话语者在进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中,其话语立场往往忽视"他者"美术自身的发展逻辑形成的美术形态的事实,而把这种"事实"作为主体者的影响,或者任意夸大主体者对他者的影响,形成一种"中心主义"的话语立场。因而,"影响论"在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中,带有明显的缺失,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失效或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同光体诗人胡朝梁早年学习洋务,深通西文,与鲁迅同学,在洋务救国的理想破灭以后,走上旧文学之路。从剖析胡朝梁的“中西文化观”、理想幻灭后的精神轨迹入手,可以真实地把握民国文人复杂的人文生态,进一步探寻其诗歌创作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