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解为先的课程逆向设计即美国教学改革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倡导的Ub D模式。逆向设计是一种设计过程,即先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达到理解的目标,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和理解了相关的内容,最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来达到目标。逆向设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即要求学生应该知道能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我们所追求的持久性理解的东西是什么。第二阶段,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具体标准。第三阶段,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传统课程设计不足的基础上,逆向设计应运而生.其做法是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然后考虑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即设计评价工具;最后再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将逆向设计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设计出高效的单元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实现了体育观、学生观和课程观的突破与变革。理念的变革规定了在体育课程设计中要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在目标设计、内容选择与实施及评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逆向课程设计注重追求的理解性、评价的前置性和对问题的解决性,遵循明确预期结果、确定评价证据、选择学习经验与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可以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观念与要求转化为实施和行动的方案,实现其思想理念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逆向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帮助学生促进理解性学习和实现学习迁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逆向设计中,首先确定预期结果,然后分析达成结果的证据,最后设计所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精准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根据学情明确教学预期与评估证据,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现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学习内容为例,谈谈如何在逆向教学设计活动中,通过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学习思辨能力和听说技能的训练。1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基础是保证教育对象全员得到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是一个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现实的自生产系统;·学习者主观的自我反省被理解为教与学的中心;·学习者个人的现实建构和特殊的世界解释应该受到认真的对待和尊重;·对学习者先前知识的注意应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中心要素,建构这样先前知识的模式应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请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建构知识和从自身错误中学习;·教学不应该被理解为影响,而应该理解为创设各种可能性;·教学是一种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激励和特殊的交往空间的活动;·教学内容不是客观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追求理解的逆向设计呈现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的设计逻辑。问题式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基于逆向设计的问题式教学的实施优势,并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从确定预期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学习体验三个环节入手,依托学习情境设计地理问题,细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迁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Ub 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新理念搞好教学设计,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师有没有课程的目标意识、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和开发意识?与过去相比,当前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着重哪些内容?这里,我们特提出教学设计的“12·3·4工程”———主要内容涉及4方面,各方面都包含3项具体内容,共12条,但愿对大家有所裨益。一、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传统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或失误或模糊,新课程实验中,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从阅读理解的角度说,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要确定哪些内容最需学生理解,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教学评价的设计,解决的是怎样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为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清晰、明确地表述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以及理解到什么程度,"具体性"应该是教学目标设计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只有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进一步设计达成该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验稿·2001年)比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试用修订版·2000年)有质的飞跃。其优点:1.贯彻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纠正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过于偏重课本知识的倾向,确实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中心”。2.呈现方式的创新。学习板块———学习主题。“内容标准”指出学习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教学活动建议”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3.内容标准设计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适度精简内容和规范学…  相似文献   

11.
以预期学习结果为起点,评价先于教学活动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能有效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在逆向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指导下,对高中数学"幂函数"展开设计,并提出逆向教学设计应该做到:剖析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习评价;注重知识建构,形成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了大胆的剖析 ,并把它分解、整合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个阶段。1.“自主·探究”(Ⅰ )…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理解的设计"(Undersh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由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即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创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本文谈谈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解与应用.一、逆向教学设计的价值与设计过程教学在一开始就应该想好教学的目标与结果,但以教师的角度思考上课的建构与流程,不代表学生的理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过剩的网络资源条件下,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核心目标。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是以呈现衍生性论题、公开的理解目标、层次化的理解活动,实现引领理解的导航以及促进理解的持续性评价,来呈现学习内容的网络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学语文》2023,(4):41-44
大单元教学依照“理解为先模式”,采用“逆向设计”,确保理解和学习迁移的目标可以评估,能够落到教学实处。相对于单篇教学,它有如下优势:在确定目标阶段,提炼大概念,明确结构化的学习结果,进一步将教学目标拆分为学习迁移、意义理解、掌握知能三个方面,为设计评估和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在设计评价阶段,针对预期学习结果设计评价方案,找到能够证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可以迁移的可靠证据;在教学设计阶段,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按照“感—知—感—知”和“总—分—总”的原则规划教学过程。大单元教学不是绕开单篇,而是从课程高度、从促进学生学的角度,充分挖掘单篇的教学价值,所以,比单篇教学更具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逆向设计强调以学习目标为起点,以评价先行为特征,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体验,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深度学习的要义,指向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逆向设计教学基本样态应为:明确学习目标,确定预期结果;先行设计评价,促进深度学习;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有效教学和教学指导的研究发现,应该强调为理解而教的重要性。为理解而学的学生不仅学习内容本身,还会欣赏学习的理由,并以一种可用的方式进行加工,与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形成联结,确定其对个人决策或行为的用处。理解性教学有10个特征: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装备知识、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A·班克斯的多元文化课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化学、教育学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在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系统与目标、模式,改革途径等方面独有建树,不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而重大,而且对教育领域课程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从预期结果入手,然后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方法后,再考虑相应的学习活动。其一般流程为:确定预期目标—寻找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小学语文逆向教学设计,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尽管做教师的总是哀叹学生见识肤浅,思维僵化,没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却很难接受或承认学生对事物的见解,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习惯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从课本上寻章摘句,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前几天,去听一个老师的历史课,内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正当老师讲兴正浓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什么是事变?”老师的回答倒也干脆明了:“事变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那日本帝国主义侵我河山,占我国土,杀我军民,这也叫事变?”“那应该叫什么?”“应该叫战争!‘九·一八’事变应该叫‘九·一八’战争。”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