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当代社会人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高级的自我实现;有助于锻造坚韧意志、提高实践能力;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道德价值导航和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人的品位和情操,缓解人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塑造人的文明礼貌行为。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促进人的发展作用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其与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西方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构成要素看,和谐精神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人文是和谐精神的基本取向;整合是和谐精神的基本方式;德性是和谐精神的基本途径.同时,人文、整合、德性又具有互动性与整体性.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和谐需要正确处理人文、整合、德性之间的关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养和谐精神的载体;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和谐精神的方向;积极推进创新,增强和谐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合理而健康的物质需要与科学而高尚的精神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地认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关系,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统计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的研究能为统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统计文化建设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精神文化这个重点 ,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把握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吸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慈悲精神作为中国佛教的根本精神,贯穿于整个佛教教义之中。慈悲精神就是与乐拔苦的菩萨精神,其理论基础是缘起论。慈悲精神在佛教上的践行主要体现在布施和戒杀上。慈悲精神的现代意义是:有助于提升道德境界,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确协调新建本科院校在特定发展阶段的重大关系,切实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视野看,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实现转型和内涵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关系,全面建设与特色构建的关系,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的关系;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论层面看,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落实行动的关系、规范管理与创新开拓的关系、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学生的成长氛围和动力,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内涵、名片和魅力所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方能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道统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道德精神,也是教育的形而上,它支撑着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传统道统在于"一贯思想"和"道之传承",近代以来的道统则在于社会演义。道统从过去"人适应社会"、"人则天"的典范演义为近代以来"社会改造人"、"人改造社会"、"天则人"的典范。古代传统的仁义道德精神和西方的民主观念成为道统的内涵,也是教育的规定性,"人民"是近代以来积淀出来的道统,教育在根本上是人民教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道德。近代以来,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改造的关系,这个改造是教育实践,本质是启蒙与救亡运动,知识分子的民众情怀则是其根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于近代中国发展实际,系统把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关系。新时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加强青年以及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职校园景观建设的理论相对还比较落后,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的分析和探讨还很少,以"场所精神"为设计宗旨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所存在问题,利用建筑、小品、植物等要素在空间布局、文化传承、校园特色等方面创设有利于师生学习、交往的的场景,将场所精神融入到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有助于延续校园文脉,激起师生的共鸣,从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正确协调新建本科院校在特定发展阶段的重大关系,切实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视野论述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实现转型和内涵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全面建设与特色构建的关系,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的关系;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论层面提出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落实行动的关系、规范管理与创新开拓的关系、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关系、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关系、事业发展与师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表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他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说"。根据此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人"正处于由第一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向第二大形态"物的依赖关系"过渡的时代。认清现阶段人的发展,对于正确处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中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一、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1.让生活具有良好的规则,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做依托。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建立社会生活的良好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一种特有的气质,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它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探讨加强大学精神建设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精神对学校事业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生的启迪与导向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承学校文化,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农村学校规模办学之后的发展方向。特色学校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存在,客观条件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识个性,就是为特色建设"定向",这是寻求、筛选特色学校创建"突破口"所遵循的原则;特色建设需要特别关注学校精神的构建,用"文化"为"个性"导航,"个性"才能不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8.
信任有助于增强国家共同体的凝聚力和人们的价值认同感,是我们构建公民精神的应有之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个重人情和关系、以家族为中心的封闭社会,人与人之间形成信任关系也自然是特殊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当代民主政治条件下,传统的信任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信任关系来重新构建公民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是培养民族自信心和国民向心凝聚力量最深厚的土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能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至少要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创新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才能实现其提高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因为: 第一,文化的发展具有很…  相似文献   

20.
社区自治组织在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从正确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完善参与机制,提升文化基础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