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及影响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积极做好职业信息的采集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等问题,对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往往过于简单,致使相当一部分就业信息只是疏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实地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取得的积极效应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促进了农村发展,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充实了农村人才储备。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村官"下不去"、"干不好"、"呆不住"、"流不动"。政策建议是完善选拔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认同度,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技能,完善大学生培养方案,增加农村管理的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健全跟踪培养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华 《教书育人》2012,(18):7-9
一前言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择业抉择。改革大潮为大学生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筛选更加严格,加上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时就开始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择业心理,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普遍而永久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前进与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必然问题[1],因此关注大学  相似文献   

5.
"基层"已成为未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重要的空间。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和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原因,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本文以洛阳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观"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四力助推",即: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基层岗位的吸引力、高校教育的匹配力和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瓶颈。高校突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关键在于树立以"就业力"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技巧指导,提高大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倪菲 《成才之路》2011,(28):11-I0008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发展,高校对创业教育日渐重视,个别学校已经把创业教育设置为大学生的必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有机会跳出简单幼稚的"象牙塔思维",早早地开始规划自己今后的社会职业、确定自己的职业追求、筹划个人的发展蓝图,这无疑是积极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错误或消极观念进一步导致了就业难。因此,找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复杂多元的职业发展环境条件下,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中个体本位价值倾向突出,缺乏群体职业价值认同,普遍出现了职业价值困惑,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和稳定。大学期间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着"以人为本"和"开放包容"的原则,摒弃传统一元思维定势,开展多元范式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在职业选择上所体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直接影响个人对职业方向目标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社会现状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能力、择业趋向进行调查分析,并对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个初步了解,从而为大学生就业、企业管理以及高校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的话题,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大学生创业要善待、善用媒体,坚持宣传报道"超前化",报道内容"实用化",引导创业"理性化",宣传服务"人本化"的"四化同步"理念,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提供必...  相似文献   

12.
"和而不同"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文化观既强调"和谐",又关注"不同",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基本一致。"和而不同"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文化观,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后单位制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制的消解,我国由"单位制时代"向"后单位制时代"变迁。在"后单位制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4):158-159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对教育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从而出现了现在的"大学生过剩"的局势。对于当代大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怎样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将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怎样运用政治思想的教育使大学生产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既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其本身的就业素质。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如何选择职业,了解职业的分类,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分期,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必修课。目前各级政府及教育、人事等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和关心大学生就业,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同时也要看到,职业准备期往往不被学校、家长、社会重视,好多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是由别人代为走过的,因此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从中学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应从职业准备期开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与2009年相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增无减。大众化阶段的就业观必须要考虑六个转变,即政府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宏观调控",就业结构由三角形"顶部"转变为"底部",大学毕业生从"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百姓",高等院校从"二维"转变为"三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形式从"单一"转变为"多样",用人单位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出击"。只有各方就业主体都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职业选择的各种考验和压力,选择职业是所有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就是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提升就业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理念,深入研究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结合素质冰山理论,以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培养目标,构建以"课堂奠定、实训强化、拓展提升、行为内化"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的"三自"、"三文明"、"三学"和"三创"能力,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要的"匹配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就个体因素而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较为深刻的影响固素。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当前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制度特征有三:一是在观念制度层面被理解为国家认定产物,并经常与学科的概念混淆;二是制度选择层面有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采用刚性的中央集权模式进行管理;三是高校内部的制度操作层面上,专业与一定的实体紧密相连。这三个特征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追求"专业对口"、高校设置专业"面向目录"、出现"贴标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避免这种消极影响,应正确认识专业的属性和功能;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由对专业的"依赖"变为"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