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坐进了一只囚笼下课铃响了,我坐着没动,冒黎也没动。冒黎是优等生,同学们却都叫她冷酸灵:她对谁都冷若冰霜,说话尖酸刻薄,但脑袋瓜子灵,成绩特别好。我成绩中等,但我跟谁都能成为朋友,而冒黎,一个朋友也没有。冒黎是我的新同桌。我的新座位,一侧是墙,另一侧是冒黎,要想走出去,必须要她先让开。同桌第一天,我对冒黎说:“我想去厕所,让一下,好吗?”冒黎在写作业,连眼皮都  相似文献   

2.
<正>谁是亲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怀善念,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自然具有大智慧;懂得感恩的人,自然会好梦成真。我在收拾寝室的时候,朝阳斜射入窗。这是我高兴做的工作。我正轻声哼唱着,忽然觉得身后有人。是莉莎,我们15岁的孩子,她脸上有奇异的表情。"莉莎,"我说,"你吓了我一跳。有什么事情吗?""我到底是谁?"她问。一个冷战顺着我的脊骨而下。"咦,你是莉莎·汤普森  相似文献   

3.
<正>清晨的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叨叨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组织动员她与他结婚生子。前几年他走了,现在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看她三次。她每天会走到这个站台坐一会儿……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待自己意识到时,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了她的一位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4.
正清晨的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叨叨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组织动员她与他结婚生子。前几年他走了,现在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看她三次。她每天会走到这个站台坐一会儿……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待自己意识到时,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了她的一位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5.
碰杯的那一瞬,我和他都流泪了,他说:"爸爸不能陪你一辈子。"1我爸是个很严格的人,曾经当过老师,总爱对我说教。我妈则是很随和的人,我的一切要求,她都很纵容。我还小的时候,虽然不懂事,但知道爸爸是个官,有很多的朋友。我的叔叔们是做生意的,他们几个大人都很好面子。我的老家广东茂名有个新年习俗,叫"年例",意思  相似文献   

6.
我爹脾气倔,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要是反驳他,他就脸红脖子粗,吐沫星子直喷对方脸上,非争个谁是谁非不可。而我的妻也是个天生的倔脾气,不管她说什么,别人只有点头称“是”的份,谁若提出异议,她就认为是有意让她难堪,非要强词夺理与之唇枪舌战一番。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     
常常地,我不知道我是谁。坐在花园的椅子上时,我会想:谁还在这张椅子上坐过?谁还将会在这张椅子上坐下?走在大街上时,我会想:我走的路还会有谁再走?我走过的又是谁走过的路?同样,谁和我一样在喝茶?谁和我一样在看某一片树叶?我之前,我之后,我之左,我之右……我叫这样一个名字,有着这样一颗心,我的一个个弹指而过的瞬间将我带来又将我带走一一我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8.
我的外甥女     
我有一个12岁的外甥女。你一定会奇怪,我年纪比她小,她怎么会成了我的外甥女?告诉你,按辈分,她就得叫我姑姑,尽管她也不愿意,可用她妈妈的话说:“谁叫圆圆是长辈呢!”  相似文献   

9.
AA制的母爱     
正1从我有记忆起,我和她就生活在南方一个慵懒的小城,相依为命。年轻貌美的女人带着一个拖油瓶,很快成了众人的饭后谈资。三五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见到她路过,立马压低了声音。她心知肚明,不动声色地拉着我慢悠悠地走过去。可是,趁他们不注意,她会突然拉着我躲到一个角落。一旦听到有谁继续八卦,她一定跳出来,跟那人扭打在一起。她那么卖力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一点也没意识到我根本不能承  相似文献   

10.
他从旧金山至上海的航班上走下来,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让他感到惬意。他一边打开手机,一边用目光搜寻着她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我的理想有很多。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老师,这是因为老师可以受人敬仰。所以小时候我常常拿着书和竹鞭充当妹妹们的老师。如果谁不听话,我就打谁的手心,叫她们改正错误。我用竹枝指着写在门板上的字,让他们跟着读,我想把我所学的知识教给她们。  相似文献   

12.
正小明考试考得不好,回家后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他去向妈妈告状:"有人打你儿子你会怎么办?"妈妈立刻回答:"谁怎么打我儿子我就怎么打他儿子,告诉我,谁打你了?"小明呵呵:"没事,我就随便问问。"历史课,老师问小明:"你知道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吗?"小明  相似文献   

13.
AA制的母爱     
<正>1从我有记忆起,我和她就生活在南方一个慵懒的小城,相依为命。年轻貌美的女人带着一个拖油瓶,很快成了众人的饭后谈资。三五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见到她路过,立马压低了声音。她心知肚明,不动声色地拉着我慢悠悠地走过去。可是,趁他们不注意,她会突然拉着我躲到一个角落。一旦听到有谁继续八卦,她一定跳出来,跟那人扭打在一起。她那么卖力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一点也没意识到我根本不能承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父亲已八十有余,仍单独生活,可他有四对儿女,却无一人在其身旁。母亲在世时,父亲忙于家中几口人的口粮,整日在外劳作,不曾做过饭,洗过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母亲去了,离开了她的八个儿女,离开了她相濡以沫的丈夫——我的父亲。那时,我在家乡上班,能经常看到父亲,他很消极,他常说,他听到母亲在他床边哭泣。从此,父亲就日渐消瘦下去,眼中没有了往日的明亮,笑容也逐渐从他脸上消失。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和蔼的容颜失去了温暖,变得漠然。我们想法劝慰父亲,并且拿走了与母亲有关的一切物品。可我知道,我们拿不走母亲几十年留在父亲脑海中的记忆。也只能让时间去淡化它,使它不再凸现在父亲眼前。  相似文献   

15.
刘桢 《作文大王》2008,(2):31-32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闹矛盾.他们因为都很爱我,所以从来不在我面前吵架.两个人都很安静,爸爸只是一个劲地抽闷烟,妈妈默默地不说话.后来他们离婚了.我有一次偷听了他们的谈话,爸爸说:"以后不能抚养莺莺长大,她可能会很伤心."妈妈说:"你走吧,我会告诉她理由的."第二天,爸爸走了.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爸爸不是那谁谁,不然,我会大吼一声,报出他的名字,保准把厄运吓得一溜跟头地跑到别人那里去。在铁西区小五路的某间平房里,我爸爸趴在炕头哭,我妈妈趴在炕梢哭。我爬到爸爸那儿,他说:"去你妈妈那儿。"我爬到妈妈那儿,她说:"到你爸爸那儿去。"这个场景定格在我人生的开始,那天医生确诊我患上了青光眼,有可能导致终生失明。后来,妈妈带着我千山万水地治眼睛,爸爸在家里上班加班,维持生计。我们经常会在异乡的医院里,或者某间乡村旅馆里,接到来自沈阳的爸爸的汇款。药没少吃,路没少走,最后回到家,  相似文献   

17.
我的朗读课     
很多个和小读者见面的场合,我无数次朗读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一个孩子朝前走/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一个孩子每天长大,每天朝前走,那孩子遇见了谁,遭遇了什么,她就变成了谁,她就成了那个什么。很多很多年前,我在上海西郊一个古镇上读书,遇到了慈祥热情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外公是个老头。我问妈妈:"外公为什么这么老?"妈妈说:"外公他要先有一个小女儿,把小女儿养大。等小女儿长大,小女儿又有了一个小小女儿,他才能成为外公。因为等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他就变老了!"原来,外公是为了做我的外公,才这么老的呀!我的外公很厉害,他无所不能。他会盖房子。走在街上,妈妈  相似文献   

19.
听我说说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刚刚由初二升上初三,但是她心中有梦想,她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为自己而活,未来靠自己掌握"的座右铭,所以她向上天承诺:努力,努力,再努力。然而,第一周才过去,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清楚地记得回家那天,天有些阴沉,奶奶坐在椅子上,有些惆怅地说:"女娃,回来啦?你幺爸不会走了。唉,我现在有病,等我病好了,他再走。"听见奶奶的话,她并未感到特别,觉得老人  相似文献   

20.
我要上学     
安妮回到德士堡,没有人注意她,更没有人关心她,她觉得自己沉没于永不见天日的黑暗牢笼中。折回德士堡的痛心遭遇引发了她的思考,她更加急切地希望离开德士堡,她立下志愿一定要离开此地。她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愿。宿舍里的老太婆们讥笑她:"安妮,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竟敢奢望离开。"一时间,安妮成了这些女人们冷嘲热讽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