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专家提出,“早恋”一词易使学生反感,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失败。而“来往过密”却避开了学生极为反感的“恋”字,教育可以在心平气和中进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绝不能把男女学生的来往,哪怕是“过密”,视为“早恋”。不要把“来往过密”的学生视为后进生,更不要认为是品质问题,特别不要歧视他们。对于这个提法,家长们可是看法不  相似文献   

2.
"早恋"与"来往过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不是‘早恋’而是‘来往过密’”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后,全国多家报刊及网站先后刊用。我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我提出的观点的重视和支持。但是由于有些报刊和网站选登的内容只表达了我的文章的一部分观点,因此造成一些读者的误解。如一位家长说:“教育专家说,不要用早恋这个词,应该叫‘来往过密’。我不在意叫什么,问题是念中学的男孩女孩来往过密,没有任何好处。教育部门要解决的是,让男孩女孩在这个时期专心学习,不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一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日趋增多,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中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到广州这个改革与开放的“窗口”,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作了初步调查。我们走访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召开了几次班主任老师座谈会,了解到:形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危及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一些教师对此还缺乏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结果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通常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学生同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话,会耽误学习,影响学生的前途。一些教师甚至担心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会导致犯罪。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为了正确地看待、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为此.笔者对广东省两所中学的21名学生(男11名,女10名)进行了深入访谈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堂学生、家长、老师和教科所专家共同参与的“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心理辅导课”在成都石室中学开讲。这堂探讨“早恋”的示范课更像一档电视对话节目。该校此前曾就“重点中学有多少学生早恋”的问题对本校200多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在示范课上一公布,老师、家长甚至学生们自己都有些吃惊:38%的学生承认正在谈恋爱或曾经谈过恋爱。“是我们落伍还是他们早熟?”大人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看法,讲台上的张显国老师好似一位主持人,建议大家依次发言。“春天不必做夏天的事,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半大的娃娃谈恋爱肯定有害无益。”一名女…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记者:您好,闵老师。在欧美国家,中学生已是避孕药具的消费者,他们强调尊重人的性权利,十几岁谈恋爱以至于发生性行为,社会舆论是宽容的。而在中国“早恋…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与异性交往过密,被通俗地称为“早恋”。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密时。吃惊之后,愤怒之余,便开始采取对策了:有的去学校接送接子,有的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出面干预,有的不许孩子接电话,有的威胁要和孩子断绝关系。还有的干脆找到那个把自己孩子带坏的“坏男孩”或“坏女孩”的家长,要对方把自己的孩子管好。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来往。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使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反而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下面,让我们走近早恋的中学生,看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做了什么。A某,女,父母对其期望很大。她四五岁时,就被逼着背古诗,学钢琴,念外语了。她说:“透过玻璃窗,看着小朋友快乐地玩,听到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日趋优裕和多种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早熟。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容易出现个别男女同学相互倾慕、来往过密的现象,有入将之称为“早恋。,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2期所发表的广东省珠海一中曾宏燕老师的《爱情教育面对“早恋”》一文,引起一些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比较关注的读者的重视,他们有的来稿谈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或分析,有的提出解决的方法或途径。本刊从本期起,开展对“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献计献策。因版面有限,来稿篇幅以千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1.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12.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13.
“早恋”是个极其敏感的词。什么是“早恋”?遇到“早恋”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引导才算适度?家长发现孩子“早恋”的苗头该怎么做?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甚至恐惧。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中职升学压力不大,课余时间较多,中职生的早恋现象较为普遍。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需要中职班主任对早恋有科学的认知,对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一、"早恋"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更愿意用一些中性词来定义"早恋"这一现象,例如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青少年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又或者我们有时候用"交往过密"来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早恋一直是一个敏感、令学校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而且当前似乎又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班主任经常发现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但如何判断学生的交往是否在正常的范围?是否已经确实发展到“早恋”的程度?出现了问题如何及时处理?这无疑是摆在  相似文献   

16.
众眼看早恋     
近来,社会上都在关注中学生早恋问题。可是这个现象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连绵不绝。“早恋”就像流行病毒一样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在老师家长的极力反对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呢?难道一味的打击真的对吗?为此,复旦中学两名学生采访了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让他们谈谈对早恋的看法。问:您怎么看待中学生早恋这个问题?老师:首先我是不同意早恋,我觉得这种年龄是很幼稚的,而且继续下去的可能很小。男女之间存在好感是很正常的,纯属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而且我认为不存在“早恋”这个词,既然是“早恋”,那就不是恋!问:…  相似文献   

17.
“早恋”提法不科学——兼与王中彬同志商榷●天津宝坻一中马志国读《一份中学生早恋的调查报告与对策》(《教学与管理》1996年第5期)一文,感到作者王中彬同志为“探索青春期教育的规律”所做的研究工作十分有现实意义,提出的“中学生追求异性是青春期生理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应做好以下几点 :  一、要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 ,既要看到中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合理性、自然性 ,又要看到劝阻中学生谈恋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既不能认为“早恋”是罪恶之事 ,将其与道德品质不良划等号 ,也不能认为“早恋”完全正当而允许发展 ;既要讲清不能“早恋”的道理 ,又要尊重正常的异性交往 ;既不能诋毁、丑化学生真诚的情感 ,又要教育学生理智地把握情感 ,不宜过早坠入爱河。作为班主任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多观察…  相似文献   

19.
案例 《教育》2008,(10):37-37
武汉市某中学教师刘清萍偶然得知自己所带初一(2)班学生黄某与该班一女生早恋,二人深夜常相守在一起。刘清萍当即与两名学生私下进行了交谈,耐心启发教育,鼓励他们用心学习。女孩接受了老师的批评,表示不再与黄某来往。  相似文献   

20.
夏洁 《班主任》2012,(4):39-43
【设计背景】 高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过去,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禁”和“罚”上,努力阻止和惩罚学生早恋,而忽略了面对早恋所应该进行的讨论和引导。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需要正视早恋这一现象,科学地开展指导、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情感的迷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