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 《上海教育》2005,(5B):2-2
教育,是人类千年明史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职业.然而,如今却面临着种种非议。社会视教育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后堡垒;专家责难教育背离科学,效益低下;家长责备教育负担过重,扭曲儿童个性:教师抱怨缺少尊重与理解;教育家吕型伟老先生也说,现在的教育患上了“多动症”;教育界对功利追求则成了人们批评的重要对象。的确,有的学校不惜加大学生“负荷”,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全球的发展走向。表面上,疫情加大了人与人的社交距离,延缓了社会运转所需的某种整体性;本质上,疫情暴露了长期以来人类传统知识体系的局限和不足,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建知识,重新学习,建构一种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现在和控制未来的知识。 了解现在和控制未来的知识,是要帮助人们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变化性的问题中具有判断和选择能力。这些知识不是让人变得更聪明,而是让人学会正视未来的复杂性,包括理解复杂性的构成和表现,明确在复杂性下的知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联。控制未来的知识具有预见性,与促进认知学习相比,面向未来知识的核心是激发人的内在责任,而不仅仅是激发内在潜能。人不仅要学习锻造“活下去”且“活得更好”的能力,更要清楚解决这种适应能力背后的权利与责任。这种面向未来的知识,是一种包含道德、信念以及彼此认同的力量,至少拥有三种特性:发展理性,赋予关怀,超越竞争。 发展理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基础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的进步首先是理性的进步,人的理性思考被康德称之为“人类的特质”,但不是发生在单个人身上,而是在人类整体中表现。人类的理性促进了知识的发展,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发展的知识体系又支持人走向更高理性的水平。教育由此使学习者练就出发现自己的兴趣、实现珍视的生活、扩大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培养致力于人类整体性发展的理性能力,用教育的力量引导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赋予关怀是面向未来的知识价值。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万物向善”。知识是人的理性成果,其灵魂在于知识支持着人的勇气、责任和信念。这是一种深入人心、改变人性的力量。人类构建的知识体系要帮助人类解释自然的变化过程和原因,也要帮助人类接受对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和自我反思,并有自我洗涤的结果。赋予关怀的知识,应该通过教育方式传递到他人和下一代。这个过程,涂尔干称之为“知识在教育上的价值”,这既是知识的价值,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夸美纽斯的教育观中,对此做过深入的阐述:“从学校里出来的每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积极行动的每个人都必须对所有至关紧要的事物的现状或趋向拥有清醒的意识。”知识的关怀性不仅表现在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能够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以更加审慎、严肃的态度对待世界上其他人和事。 超越竞争是人类对知识的持有态度。知识是人类独有的思想和智慧,运用知识实现人类的命运抗争也是人类独有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后工业时代,知识学习作为人类的生存手段,知识沦为支持社会竞争的工具。一方面,知识在飞速地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以新知识转化为目标的竞争,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对知识应持怎样的态度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的内质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共同进化”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科技智人参与了生物种群的运动”(米歇尔·布艾希)。今天的教育,要克服功利性的目标,摒弃竞争导向,建立共同愿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相关”,何等大美的境界!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守人类立场,彼此尊重、互助,超越小我,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运用知识促进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金茵教育诗     
与人类发展时刻相伴随的,是教育;传递人类文明接力棒的,是教师。然而,当信息化风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当21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忽然发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重新来认识。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有人理直气壮:教育是传授知识,教育是培养能力;有人始终坚持:教育是考试分数,教育是升学成绩……一团团迷雾,让老师们辨不清方向;“乱花迷眼”的改革,让人们目不暇及……在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齐国古都,在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临淄大地,有一所年轻的学校,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他们用自…  相似文献   

5.
黄玉秋 《广西教育》2004,(9A):39-40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点关注的是知识性格,忽视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导致了智慧性格的衰微。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折旧”、“知识爆炸”使人们对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深感重负,引起人们对知识教育的省思,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比知识更重要,创新就是生存。惟有以智慧武装自己,用智慧统率知识的人,才可当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韩国  相似文献   

6.
张继军 《教书育人》2001,(14):14-15
现在有一种很强势的观点,似乎我国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应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故以“应试教育”四个字概括了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我认为严格地讲,现在人们常说的“应试教育”并不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全部,只能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存在这种严重倾向。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学校基础教育,之所以走到被以“应试教育”四个字概言之,大多不是因为教育本身的因素,而是教育之外的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状况落后;基层政府执行办学指导思想不稳定;国家对教育投入不力;师资培养能力薄弱;社会的教育观念落…  相似文献   

7.
丁茜 《辽宁教育》2002,(3):23-23
21世纪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衣、食、住、行,尤其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挑战之一:教育功能在转变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传授礼仪道德;“授业、解惑”,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这种把知识人为凝固化的结果是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继承,而缺乏创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被看作是一种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由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等汇合而成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密集程度与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今日世界,每时每刻都提供给我们一些新的陌生的未知领域。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中叶,知识每10年增长一倍,而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预测到2050年,科技文化知识的总量将达到目前的100倍。  相似文献   

9.
著名预言家、美国总统顾问马文·塞特朗教授说:“工程师知识半衰期目前仅有5年,10年后工程师掌握的90%知识将由计算机代替。全国卫生协会电脑储存信息的85%每5年提高一次质量标准。”知识的内容,已经变得如此复杂精细,知识的容量,又是如此浩瀚广博,而知识的寿命,竟然如此短暂,以致人们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归纳、开发、利用人类智慧。教育也是如此。自50年代后,世界教育便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中国对外开放16年,域外信息便纷纷涌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一日千里的发展,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断…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装箱     
新世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据上海市教育科学院高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预测,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四大飞跃,也将带来新的挑战: 从一次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在新世纪,教育将不再只是大中小学惫义上的学历教育,而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求。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再到普及教育:现在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据专家们预测,从2005年开始,教育资源不再呈现稀缺的情况下,如今的“盛况”可能不再。 从传统教育到国际化的教育:经济全球一体化,教育也会出现自己的“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人21世纪,面对的将是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按照1996年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发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有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具有四大特征[1]:“①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②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④人力的因素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的这些特征警示人们: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巩发 《教育探索》2002,(4):42-42
21世纪,无论将要来到的是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压力和灾难。 社会和自然能否可持续发展,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该通过教化作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知识,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人的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寿命却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人的一次性受教育已满足不了这个时代对人的需求。这就向教育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网络》2011,(10):34-34
一坐下来就笑声朗朗的李廉,带着几年前面对农村孩子那渴求知识的面容时感受到的震动,“这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政府工作让他更加确信:将信息化工作推动到教育系统的各个角落“是值得人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读写,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以“接受和复现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读写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知识高速增长的局面。从阅读上来看,人们面对庞杂的信息,如果不主动选择、处理和利用,则必将“淹没”其中而无一创造;从写作上来看,如果不主动及时地表达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各种争论风起云涌。有认为不应淡化语系统知识教学的,如果淡化将是语教育的灾难;有对知识建构提出新设想的;有认为面对语教育首先要反思与重构的是语知识观而不是语知识体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不管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还是知识观的重新建构都要研究历史,研究语知识建构的百年历程。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以得到新的启示。百年语知识建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阶段,逐步淡化阶段,反思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已经以非凡的经历进入人类历史,万缕曙光悄悄地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站在新世纪的晨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人类已登上以高科技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大舞台。   世界科学家、人类文化学家、未来学家曾庄严地宣告:“新世纪的世纪之战,是人才之战。”“在新世纪的世界最高权力是知识。”“在新世纪的竞争中……财富最多的国家属于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新世纪昭示着人类社会:科学和智能是它鲜明的旗帜;人才和竞争是它郑重的宣言;优胜劣汰是它严肃的法则。   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已经升起一轮新的太阳,…  相似文献   

17.
我想,大学语文的问题应该从中学教育谈起。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过:中学生是带了自身教育的背景走进社会的。在现阶段“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趋势下,各种连接着全球经济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强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我把这一类专业知识教育称为父亲式的教育,这是每个青少年都迫切需要的教育;而人文教育(包括审美教育),是关涉“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代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而掌握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人要想获得“新世纪人”的资格,就必须为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而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的需求。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学习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深刻而广泛的。仅就“教育”概念本身而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提到的“教育”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大教育概念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从纵的方面来看,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来看,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从属性的教育,那么现代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大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 1997年起,淄博师范附属小学进行了“利用多媒体 (微机 )辅助数学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实验。 1999年初,又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研究”。这一实验进一步充实了有关新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内容,更加突出了时代性和前瞻性。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 (网络 )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将引起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时空观念、教育资源的革命化变革,引起教育观念、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变化,而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变化。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面对知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