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他的父亲闻固臣是清末的秀才,作风严谨,生活简朴,熟悉中国的诗书经史,是较早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文人。闻一多不满5岁就被送入私塾,从父辈及塾师的教导中,继  相似文献   

2.
<正>1985年6月,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邀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赴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此前,华罗庚身体出现过三次严重的心肌梗塞。医生叮嘱,华罗庚如果旧病复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会超过1%,但他还是坚持前往日本。6月12日下午4时,74岁的华罗庚坐着轮椅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5号馆104室的讲台上。演讲开始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2008,(10)
丘吉尔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说家,他最精彩的演讲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英国牛津大学曾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丘吉尔前来演讲。当时,他刚刚带领英国人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以说他是在英国人最绝望的时期上任的,因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的声誉在当时可谓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4.
<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演讲名篇,很早就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文章写的是遭到国民党暗杀的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反动派特务无理取闹,扰乱会场,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做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即兴演讲。闻一多先生满腔义愤,痛斥了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号召人民群众站起来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会后,闻一多先生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斯人已逝,生前的一腔正义化作一篇时代绝唱而传诵千古。我辈后人,每读此篇,无不为其热烈的情感、铿锵有力的语言所感染,那分明就是一篇战斗檄文,先生满腔爱国热忱化作了一个个用鲜血写就的文字,俯仰于句逗间,让人激情澎湃,感慨  相似文献   

5.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文本出发,仔细斟酌文本语言,指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几处语病,并分析其病型与病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能从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  相似文献   

6.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文本出发,仔细斟酌文本语言,指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几处语病,并分析其病型与病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能从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的领域涌现出非凡的人物,这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精英,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上空的精神星座。他们是世界历史的良知,社会的罗盘,生活的杠杆,真善美的火种,时代的驱动力。其深邃的思想、崇高的感情、人生探索的发现,都以不同凡响的语言记录在他们的创作中,创造并丰富着人类共有的知识财富。景克宁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以超人的毅力、非同凡响的语言,20年如一日,日夜兼程,奔波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演讲2000余场,听众达几百万的著名演讲艺术家。从政坛、文坛到艺坛;从广场、疆场到刑场;从医院…  相似文献   

8.
用比较方法挖掘和整理教材中有关篇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潜力很大,如果得当且大有作为。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我们送来了一首爱国主义颂歌。执教四十年的韩麦尔老师在普鲁士人铁蹄临近窗口时  相似文献   

9.
讲演,就是演讲,也叫演说,是当众口头发表言论的形式。讲演者一般事先写好讲稿,临场时宣读(讲);也有的事先不写讲稿,根据临场需要,发表即席(兴)演说,然后由记录人根据原话记录整理成演讲辞。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即兴演讲。这篇讲演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文学家,翻译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等散文小品集,并译有《莎士比亚全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生命写成的文章。它的每个词,每句话都是血凝成的。它的语言贯注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对同志,如骄阳,热情如火;对敌人,似匕首,冷峻如铁,极富战斗性和鼓动性。  相似文献   

12.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它有别于滑稽、逗趣,只是惹人发笑。具有这种情操的文学家往往在他们的语言中自如地加以运用。他们幽默的文学语言常常让你笑了之后,想出许多道理来。这种道理时常会触动人们的情感。在笑完之后,人们能找到笑不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后天就要高考了,高考结束后,你们就将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我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愁绪,我们班72人,大部分同学进校就在这个班上,还有部分同学是高二上学期调整时分到我们班上来的,还有的同学本来有资格在重点班学习,却放弃这样的机会,而主动投身到我们这个集体。我为这些同学对我们班级及对我本人的信任而深感欣慰和深表谢意。三年,弹指一挥间。  相似文献   

14.
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曾留学美国学美术、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部分作品流露出消极情绪。后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并取得相当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一九四三年后,由于痛恨蒋介石政府的反动和腐败,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坚决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背景材料。课前将闻一多先生牺牲的前后经过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书籍。这样,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及他在国民党反动派暗无天日、压制民主、制造恐怖的岁月里大义凛然、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   加强朗读训练。着重注意把握人称的变换。这篇演讲词一共运用了七种人称代词:我们、我、你们、你、他们、他、大家。这是因为讲演要看对象,而不断变换人称,对表达演讲者的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要把握口语的特点。如“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什么事实拿出…  相似文献   

16.
<正>《最后一次讲演》是悼词,也是战斗檄文。据记载,现场的听众或屏息静听或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被闻一多先生激动着、震撼着、鼓舞着,与先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作为演讲稿,《最后一次讲演》的针对性和鼓动性强,语言通俗,极具感染力。从整体看,整篇演讲词的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李煌昭老师执教的《从果到因的三次探寻》着力分析作者推进论证的过程,先后讨论:为什么说李先生的牺牲是“昆明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7.
张焕金 《现代语文》2007,(12):83-83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可以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但这并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拍案叫绝。《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下面就结合该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要想获得演讲成功,离不开一定的态势语言,因它可以感染听众,展现演讲魅力,使你的演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