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2.
<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和实际情况较接近的说法是:任何物体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历年高考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习  相似文献   

3.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第一 ,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 ,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才需要力的作用。第二 ,定律说明物体具有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这种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科学地说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概念 ,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规律。然而 ,不少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这条定律还…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初学“惯性,惯性现象”时,感到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特别是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尤其感到无从下手。现就学习、理解、应用惯性解决问题,谈谈几点看法。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不变的“习惯性”,这种性质就叫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我们就能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同学们可认为“惯性”就是一种“习惯性”或“惰性”。二…  相似文献   

5.
“力和运动”一章是学习了最简单的运动规律,在建立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综合研究,从而初步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有:惯性、摩擦力和二力平衡;要求掌握的基本规律有: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继续学习力学的基础.本文拟对“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一、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  相似文献   

6.
力学是研究物体惯性、力和运动三者关系的科学,认为力学只是研究力和运动的科学是不全面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是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物体不受力才能做惯性运动.然而我们所处空间不存在做惯性运动的物体,这就给惯性问题的教与学带来困难,使学生很难理解惯性的本质,很难把惯性和受力现象区别开来,很难在研究力和运动时考虑到物体的惯性.  相似文献   

7.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教材在解释惯性小车实验时,讲到“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我认为这句话不恰当。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整个物体都具有,而不只是物体某个部分所具有。“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按此  相似文献   

9.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感到难教 ,学生认为难学 .通常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能一字不漏地将惯性概念完整地背出来 ,但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 ,并能正确地运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惯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惯性的实质 ,尤其要让学生弄清惯性究竟是不是一种力 ?惯性的实质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并且物体的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 .学习了惯性以后 ,学生在回答和解…  相似文献   

10.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是在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力和运动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什么是惯性,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弄清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范例解析例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它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必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说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11.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运动和力”第五节“物体的惯性”(第36页)中,有关惯性一词的描述原文如下:“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笔者认为“特性”一词用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的第五节“物体的惯性”(第36面)中,有关惯性一词的描述原文如下:“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笔者认为“特性”一词用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惯性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和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应注意领会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惯性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对惯性应有如下的认识 :(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静止还是运动 ,速度大还是小 ,质量大还是小 ,受力还是不受力 ,受力大还是小等 ,物体都具有惯性。因而惯性概念中没有“不受外力”这个条件。( 2 )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而与“速度大小”、“受力与…  相似文献   

16.
备忘清单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 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③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一、惯性定律的意义1.指出了不受外力作用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表明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二、惯性概念的理解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物体就要维持它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这种特性叫做惯性.理解惯性概念,要抓住三点:第一,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是一切物体都固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它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2)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不随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3)它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1)它表示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即加速度与合外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速度与合外力无直接关系;(2)定义了1N的力;(3)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方向相…  相似文献   

19.
浅谈惯性     
学生对"惯性"常感到抽象,不好理解,用"惰性"来比喻"惯性"可以帮助学生通俗地理解"惯性。"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  相似文献   

20.
本章阐述的是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但理论性较强,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纠正以往的一些错误经验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不受推力作用,那么它最终将静止下来.似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运动物体最后会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为(阻力)的作用.实际上,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就一定要施加力的作用.二、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是物体惯性的必然结果物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