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首先认识长方体实物,观察并数出有6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课堂上操作活动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是很可贵的。但是,活动的设计往往深度不够,缺乏探索性。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几位教师都上了“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都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虽然都通过操作得出了长方体的特征,但是,操作活动的深度却有很大差异,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别很大。现简要分析三位教师的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聪明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他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谈谈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一、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时,在用模型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全部表面积同时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  相似文献   

5.
孙建梅 《江苏教育》2000,(10):39-39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亲手操作,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抓住: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他们已有的知识应该得到尊重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原点,找准教学起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间的衔接."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经历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在操作中体验,在想象中明晰.那么怎样使长方体的这些特征留在学生心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是要思考和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动手操作,是新—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操作,能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能进—步理清思路,澄清认识,获得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操作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满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因此,教师所设计的动手操作一定要源于学生的内部需求和数学学习的真实需要。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并试着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学生从实践教学中能够学习到知识真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与创新。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而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学习意识也会得到提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从而达到算得熟、准、快的目的。
  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拆开,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发现并总结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样老师在指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顺利地学到了知识,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愿望,对计算也有了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让低年级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参与到自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这种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师从"满堂灌"向最大限度的学生自学和学生参与转变,是激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思维、启迪智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去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去自学呢?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提示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融入课堂,努力做到多一点灵动,少一点束缚,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提供丰富的素材,多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一门富有创新内容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劳动教学就是要依据劳动课的学科特点 ,以实践、创新为着力点 ,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亲自动手制作 ,在操作中学习知识 ,形成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下面就劳动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一、抓住五个环节 ,激活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激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林春芬 《文教资料》2011,(14):58-59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要从好奇中激发,从动脑中促进,从动口中体现,从动手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关键。让学生在好奇、动脑、动口、动手中实践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这一认识规律,在强调教师演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培养学生的主动认知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低年级数学课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设计探索性问题,或者布置操作实验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琳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直观教学 ,启迪学生思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 ,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这是首要的一步。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 ,而且是积极参与的主体 ,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索、动口表达的有机结合 ,促进感知向内部思维活动的转化 ,这样有助于学生越过思维障碍 ,形成表象 ,进而揭示概念的内涵 ,在感知与思维中建起桥梁 ,成为他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力支柱。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 ,针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在授课开始 ,从面入手 ,利用直观教学具让学…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一方面,动手实践是影响学生个人思维和大脑活动的必要途径,缺少实践方面的教学引导和带动,学生的大脑思维过程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动手实践教学也是现阶段小学教育规划当中重要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基于以上两方面因素,展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现阶段小学数学方面教学的理论,更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方面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动手实践操作方面的方法创新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2.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识别、判断长方体(含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看书学习、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初步的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学生说出图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下面我就怎样才能优化学生的操作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等问题,来谈一些粗浅体会和认识:一、师生的操作方法,要做到恰当准确;二、师生的操作过程,要做到井然有序;三、教学的感知对象要做到重点突出;四、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五、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各种感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探究数学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透过数学问题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真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