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1,(1):189-191
1942年夏,我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始列陈垣先生门墙。陈垣先生为史学大家,时皆尊称援庵先生。入学后,历年得聆援庵师亲授《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佛教史籍概论》及《史源学实习》诸课程,获益滋多,为我一生从事学术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师著述闳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  相似文献   

2.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3.
公元1922年至1923年间,赵式铭写了<戏为长截二首,简惺庵先生>诗.其一为:"我居后巷君前巷,径草沿缘不断青.留与乡人谈故事,城南一角有双星."……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3)
<正>关于《玉庵恨传奇》及其作者,著名学者庄一拂所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专列"李奇伟,《玉庵恨》"条目。书中称《玉庵恨》为"玉庵恨传奇。排印本。亦名《冲冠怒》,演陈  相似文献   

5.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4,(1):238-242
编者寄语2014年3月31日下午3时10分,来新夏先生不幸逝世,享年92岁。近十年,来先生与本刊往来密切,经常有文献考订和书事随笔交《中国文化》刊载,我们则有文必登。本期的两篇遗稿,即为先生逝世前不久寄来,谦称供“补白”之用。我们非常怀念来先生的学问风采。他早年得陈援庵、余嘉锡、张星娘等名宿之教,以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名家,《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书目答问汇补》、《北洋军阀史》、《方志学概论》等着述,足可成为沾溉後学的学术遗产。他出生浙省,就读辅仁,执教津门。思想自由,文笔灵活,着述宏富。噫!哲人远去,吾心伤悲,往事依依,不胜追怀哀悼之至。  相似文献   

6.
王秉恩是清末民初四川诗人,其唯一传世诗集《息尘庵诗稿》稿本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将之著录为著者手定底稿本,但通过对《息尘庵诗稿》稿本字迹、浮签和眉批等的分析研究,可知《息尘庵诗稿》是誊清稿本,也是未完成的修订稿本。《息尘庵诗稿》以编年体编纂,《养云馆诗存》是其第一取材来源,比较二者的收诗内容,可知《息尘庵诗稿》存在内在性冲突,即诗集编年和文本修订之间的矛盾。《息尘庵诗稿》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以弥补现有王秉恩传记载缺失、考订王秉恩生平及交游等。  相似文献   

7.
永福  兴堂 《滇中文化》2005,(2):40-41
即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三十公里,三家村东面,白龙山腰。据静乐庵无容碑记载,该寺庙始建于西汉,扩建于唐,复修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仲冬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仲春。民国时期曾几次修缮,较大的一次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和民政厅长一行到该寺游览,见前后两殿雄,  相似文献   

8.
说“Biao”     
采诗 《寻根》2014,(5):107-109
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收了“biao”字,甚让我高兴。biao(biao,biao):许多马奔跑的样子。“biao”字,多为人名用字。对于解决21世纪社会难题——同姓名众多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确是件好事。中国姓名文化,是世界姓名文化史中最发达、最深邃、最丰富而且最辉煌的,陈寅恪与吴宓先生,早在1919年讨论此论题时,就赞赏而肯定过。早在公元前706年,鲁桓公刚刚有了儿子,就特地向懂得取名礼仪的鲁国大夫申编请教如何给儿子取名。申编从容地告诉鲁桓公许多取名的规则与忌讳,其中之一就是“假”的取名方法,即假借万物的名字给孩子取名。  相似文献   

9.
香港著名教育家、学者饶宗颐先生,牢固庵,号选堂。自50年代起,先后于香港及一些外国高等学府执教。他以教育与著述相长,以学术与艺术互为表里,融汇古今,沟通中外,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至今有著作40余种,论文300篇,涵及敦煌学、甲骨学、文学、史学、楚辞学、考古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唐弢(1913—199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原名唐端毅,笔名风子、晦庵等。早年参加进步文化运动,曾参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校,又编辑过多种文学刊物。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向学术研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作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唐弢还是一位藏书家,1992年他将收藏的新文学图书悉数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地说:“有了唐弢先生的藏书,就有了现代文学馆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