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2.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 ,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 ,想一想 :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生 :写鱼的各种样子。师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 :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师 :说说理由。生 :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样 ,什么样的鱼怎样。师 :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 :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  相似文献   

3.
【皮涛老师《中彩那天》教学片断】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题。(生读课题)【罗才军老师《伯牙绝弦》教学片断】师:上课!  相似文献   

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片段一:揭题时的识字教学(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片,在葡萄图片下面贴生字卡片:葡萄)(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所学生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师: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这两个字都读第二声。生:“萄”跟“葡”做朋友的时候读轻声。教师指名学生个别读、齐读。(强化训练,使语调更准确。)师:除了字音上的发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师: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课程信息资源师:昨天和同学见面,交给同学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高尔基。(板书:高尔基)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了?生(齐):做好了。师:谁来说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大作家。师:不错。还有谁要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和《我的大学》。师:唔,你了解得真多。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妈妈告诉我的。师:哦,实际上爸爸妈妈就是你们很好的老师。[询问解惑的途径,引起学生对解惑途径的注意,并肯定询问父母也是解惑的一种有效途径。]生:高尔基写…  相似文献   

6.
《可贵的沉默》以师生对话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一段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我主要完成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引入揭示文题显示课件:生日蛋糕;播放音乐:《生日快乐歌》。师:大家听着熟悉的歌曲,看着诱人的蛋糕,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生:过生日,真幸福。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知道你们生活得很幸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生日有关的课文——《可贵的沉默》。(师生同步板书课题,生齐读)此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课文情境相同,用  相似文献   

7.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作用不能弱化,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并做足文章。只要导之得法、导之得体,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一、图片切入,实实在在特级教师王崧舟《鸬鹚》导入教学片断:师:今天咱们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鸬鹚)大家见过鸬鹚吗?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1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游玩,想去吗?生:想。师:那么,请你们做好准备(闭上眼睛),我们登上“太空飞船”了,一、二、三———起飞。师:准备(学生双手平举,控制平衡)———降落。(生睁开眼请,师出示课件)生:哇,好漂亮。生: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呀?师:老师  相似文献   

10.
颂春     
活动目的 :1 通过画春、颂春 ,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活动准备 :1 老师准备《春之声》钢琴曲 ;2 学生准备水彩笔和画纸 ;3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 ,查阅春联。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师 :春天的景象 ,同学们都很熟悉 ,谁能告诉老师春天在哪里?生 :池塘边……小河里……草地上……师 :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呢?(板书 :颂春)二、听音乐、绘春景1 伴随着《春之声》圆舞曲 ,学生绘春天美景 ;2 学生自由离座赏画 ,评出佳作 ,贴在黑板…  相似文献   

11.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片断一:分饼导入师:中秋节同学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的学问可大呢。老师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老师有4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师:老师有这样的2个月饼,平均…  相似文献   

13.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途径。可是 ,在农村小学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迷信课本 ,坚信老师 ,更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 ,导致学生不敢质疑 ,不会质疑。我认为 ,改变教学方法 ,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是培养农村学生敢质疑的关键。  在学生已掌握一些应用题解法的基础上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 18个苹果 ,吃了 3个。剩下的苹果每 5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 ?  全体学生理解题意后 ,师 :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生 :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来做小老师 ,帮我讲…  相似文献   

14.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听课实录     
学校 :A小学课题 :语文课 ,《诚实的孩子》讲课教师 :B老师教学过程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诚实的孩子》。上节课 ,大家认熟了生字 ,熟读了课文。现在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那个诚实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生 :(高声 )列———宁———师 :为什么说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呢 ?生 :(高声 )列宁打碎了花瓶 ,先不承认 ,后来自己承认了。师 :诚实的孩子好不好 ?生 :(高声 )好———师 :同学们做不做诚实的孩子 ?生 :(高声 )做———师 :不诚实的孩子好不好呢 ?生 :(高声 )不———好———师 :同学们做不做不诚实的孩子呢 ?生 :(高声)不…  相似文献   

16.
刘菊香 《云南教育》2003,(32):18-18
阅读教学中,下面几种问话方式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你最想知道什么?”这种问话方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一般按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步骤进行,学生则经历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不同程度地对课文有了初知,对读不懂的地方,让学生提出来,然后带着问题,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学生通过初读后积极发言。提出他们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一旦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呢 ?下面就《可爱的草塘》一课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激发兴趣 ,让学生积极思维。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唤起了 ,他们才能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学习。因而 ,从课题入手 ,诱发学生探索文章思路 ,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有效途径。板书上《可爱的草塘》 ,我就据题设问 …  相似文献   

18.
[问题呈现]案例一《:乡戏》(苏教版第8册)教学片段师:同学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入1 .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 )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生 :蟋蟀。师 :这是它的大名 ,小名叫什么 ?生 :蛐蛐。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 ,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 ,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 ?接下 ,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 ,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2 .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实录(课前 ,学生欣赏电视连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谈感受。 )师 :今天 ,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进《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枝箭 ,并立下军令状 ,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一学生答 ,齐读。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猜一猜是什么 ?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 ?生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肯定会在3天内造好十万枝箭 ?生 :当时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计策 ?师 :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接下去分四人小组读一读 ,划一划 ,议一议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计策 ?你从课文中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