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余体育作为体育课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在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高校课余体育空间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课余体育实践中,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管理及裁判能力、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余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作用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主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应是系统和全面的,应注重体育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并拓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空间,为终身体育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在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基本理念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重要性.并结合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针对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对社区体育将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课余锻炼对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调查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进行评定,对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影响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以此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改进大学的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终身体育视域下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手段、内容设置、竞赛形式等进行改革,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邵曲玲  苏晓红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4):112-114,116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辽宁省10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运动项目的选择、投入的时间和频度以及影大学生课余体育开展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寻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娱乐性、团队性、多元性等特点,对激励大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窗口,体现高校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学习,丰富体育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加强大学生运动队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运动条件,高度重视课余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合作自主教学法在大学生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体育选项课中实施合作自主教学可有效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教学效果、喜好程度和课余参与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总体。高校学生在校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终生体育的理念和实现,关键看高校开展课余体育如何。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针对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整体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现状、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需求现状、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等研究结果,对促进学生的健康,促进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将会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且为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8所综合大学的1 000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开展情况欠佳,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差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近四成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课余体育竞赛,不参加锻炼的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院校都开始注重校园体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规律和锻炼现状,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太原市部分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经验(1)文化教育与课余训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许多国家,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逐渐形成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参加校际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应是在校全日制大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12 个学分,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否则将失去参赛资格。前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阿特金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最高层次体育成功的基础扎根于我国的学校,中小学、大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滨 《冰雪运动》2011,33(2):57-60
培养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要素,阐明了影响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因素、兴趣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从转变观念,定位冰雪体育教育目标;改革冰雪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课外冰雪体育活动;改革竞赛方式;加强学校冰雪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提高教师冰雪教学创新能力,加强课余冰雪体育指导工作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展开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现状,并结合医学院校办学特色,探讨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特征与规律,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课余体育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径总论     
G820.2 2002177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A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s of developing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institutions0f higher learning(刊,中,I)/田稼禾∥广西体育科技.-2001.-22(4).-66-68(TY)大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能力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同中学生体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在抽样调查江苏苏北部分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以田径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秦巍峰 《体育科技》2010,31(2):134-137
从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认知调查,对其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课余体育活动风险较高,但部分学生存在体育活动风险意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的培养,建立稳定的生命安全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稼禾 《体育科技》2001,22(4):66-68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能力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同中学体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在抽样调查江苏苏北部分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以田径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过5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形式,以"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了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设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注重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如生活幸福感、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而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则仅仅局限于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研究认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局限于学生个体的生物存在性;美国高校课余体育目标设置在兼顾学生个体的生物存在性更关注学生个体的社会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