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萍 《云南档案》2004,(6):13-14
西云史略西云书院为大理一中办学的开端,建于清代后期,是当时滇西规模最大,设备较好,经费充足的书院。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清军将领杨玉科在当时复兴文教的情势下,顺应潮流,采纳舆情,慨然将自己位于在大理城内的公寓捐办书院,经抚院奏准朝庭,书院便由此初建。《新篡云南通志·杨玉科传》称他“改建书院,地方攸赖”。书院建立在大理,规模较大,生童来源较宽,其培育的子弟亦多,对滇西地区文化教育恢复发展有过一定贡献,为清末在云南较有声誉的书院之一。西云书院的命名是取企望迤西学子青云直上的意思。西云书院序并章程刻石建碑于光绪三…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尚有不足。基于书院的学术性质和宋学发展的特点,关注学术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书院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也和当前思想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趋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万松书院景区在历时一年的重建工程后,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并对游人开放。景区东起万松岭路,南到于子三墓山脊,西达孔家山山脊,北至将台山脚,占地面积574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时称“报恩寺”。据《武林梵志》卷三记载:“报恩寺,唐贞元间建,在万松岭西,内有舞凤轩、万菊轩、浣云池、铜井”。万松岭地名源自于唐代白居易之诗“万株松树青山上”。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的基础上,首次改建成书院,并塑孔子及四弟子像(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10S):16-16
“第三届新浪原创文学大赛”9月12日正式开赛,大赛将历时8个月,奖金高达40万元人民币。由金庸、海岩、温瑞安、张抗抗等名家组成的“超豪华评审团”,将共同选拔出此次大赛的“文学状元”。据悉,国内十家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榕树下、天涯虚拟社区、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清韵书院、铁血中文网、龙的天空以及新浪原创频道将组成“十大门派”,各自组队,派出旗下最精锐的作者参加本次大赛,  相似文献   

6.
虹岳 《山东档案》2000,(1):46-47
蒙古,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据记载,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语采用的字母是维吾尔字母,其字母表中只有14个基本符号,故往往只得采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不同的音.在公元10-13世纪期间,上述文字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限于作为当时蒙古部族之一的奈曼族内使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刊名代码”CODEN,系由英文Codeof entry缩合而成),又称“期刊字母代号”,是由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Testing and Material)编制的,其目的是供计算机检索系统使用。1969~1971年间,此码由五个字母组成,后来于1972年起改为六个字母组成。现以美国出版的《现代化学文献作者与关键词索引》(Chemical Titles简称CT)为例,简要  相似文献   

8.
开学近3个月了,在复旦大学腾飞书院的一个学生宿舍中,没有一个人能背得出挂在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的内容。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住进书院的时候觉得很神圣,“搞得和真的一样”,出入大门确实会停一下脚步.看看那对联,可是。再挂对联,衣服也要睬出来啊!”他的意思是,他们还是得过现代大学的生活方式.所以,“衣服一晾,就和天下的宿台楼没什么两样了。”  相似文献   

9.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A年B省C城D宾馆发生的E事件中,一个男姓F青年和一个女姓G青年”——面对这样一种离奇的文字,恐怕谁都会感到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不过,你别以为这是哪位文学新秀的艺术创新,它可是眼下正在一些报刊上广为传播的流行病,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外文字母替代症”。这种症状,常見于那些涉及伦理道德与法律纲纪的新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之类,作者往往将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场合隐去,而以外文字母代之,用的是《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广播文学节目,特别是小说连播节目的一个门外人,我只能围绕“坚守”与“提高”四个字远距离地讲点关于文学、关于小说连播的一般化想法。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人》这部书中说,1969年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他自己国家的和法国的。”尼克松写道:“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法国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和政治方面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就会懂得这句名言确实言之有理。”  相似文献   

12.
朱荣 《兰台世界》2020,(4):122-125
东林书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书院,而是一个中心,它与邻近的书院相互扶持,往来讲学密切,在内部组织基础的推动与外部无善无恶说的刺激之下,东林书院以讲会这一途径向外辐射,宣传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从而逐渐形成书院网络,东林书院也借此得以声名远播。同时书院网络群通过讲学问、习学问的方式,其产生的教化功用也由一乡而一国后及天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的背景基础为“相续之历史”与“相类之职能”,阐述“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即全面覆盖、各具特色、组建联盟、注重宣传等,总结“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实践成效,如推动中华典籍推广、提升服务效能、扩大交流合作等,并提出“图书馆+书院”模式在运行保障与运行方式上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晓清  李玲 《新闻通讯》2013,(10):31-32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提出来的,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意识、价值理念和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因素,其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信仰、民族凝聚力和道德规范等。本文将此概念延伸为“软实力”不仅存在于国与国的关系场域,更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能广泛而深刻地触动受众的灵魂,并促进电视与意识形态互动,促使电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建构与传播发挥重要作用。电视内容生产与播出机构通过一系列电视剧、新闻报道、专题片、纪录片和娱乐节目,以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搜集图书馆以“图书馆+书院”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献,调查典型实践案例并分析“图书馆+书院”模式的特征,基于“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丰富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引领社会风尚、带动促进古籍保护开发、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对“图书馆+书院”模式在未来发展的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地方文献资源、标准化建设、新媒体技术应用、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书院与《四书》自宋以来被并列为重要的理学标志。清代书院的形态相对宋明有所变化,其对《四书》之安置也出现了新的嬗变。从讲学到考课,清代书院教士以《四书》义理为宗之旨趣一脉相承。乾嘉之时,《四书》在书院的核心文本地位并未随精英学人的学术重心转向“五经”而动摇。阮元和张之洞先后掀起书院调整《四书》安置的风气变革,并造成了典范性影响。这种尝试的思想学术史意义当然毋庸讳言。但若将视野拓展至整个国家文教系统的经书安置中,不难发现其限度是明显的。整体来看,从乾嘉到同光之际,提倡“五经”或“十三经”,尝试改变书院独尊《四书》地位的效果有限。不管清学演进中学术旨趣如何转移,书院对《四书》的安置始终保持着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7.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历时经年的海南蔚文书院学田纠纷案动态地呈现出清代书院学田管理与收益分配的复杂状况。清代蔚文书院在继承明代玉阳书院部分学田产业的同时,也延续了绅管学田制度的一系列矛盾,从而导致了学田管理主导权由“绅”到“官”的转移。“绅管”与“官管”皆留下了一定隐患,官绅之间对书院学田功能的不同认知,更使矛盾日益凸显。学田诉争的重要参与者林邦辉编纂的《蔚文书院志》虽然提供了与学田纠纷相关的客观材料,但同时也处处体现出编撰者建构其利益合理性的主观诉求,实有争取话语权力,巩固绅士权益的思虑所在。  相似文献   

19.
雍正帝于元年九月发布了著名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如何解读这条上谕,学术界存在“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和“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分歧,这种分歧进而影响到我们对雍正朝乃至整个清代书院政策、教育政策的理解。基于唐宋至明清对现任官立碑建祠的规定和清初至雍正前期书院政策的梳理,并结合清朝书院发展实际状况,我们认为:雍正元年发布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针对的基本是生祠,即现任官自立的“生祠书院”。意旨即把“生祠书院”改为义学,反映了雍正帝“崇实黜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0.
自宋代书院制度正式建立以来,在书院的讲学之中,就有重视经学、史学和文学的传统。而兴复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在收徒讲学之时,更特别注重文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