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卡夫卡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表现主义作家,但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从其作品中发现了后现代的一些因素。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体现了不确定性、内在性、解构性、游戏性、互文性、碎片性及其悖谬性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其创作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关于《变形记》的解读,至今还没有从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文章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不愿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及至逃避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卡夫卡家庭责任感的淡漠影响到了其作品的主人公,也是逐渐丧失了其养家责任,体现了后现代的消解性。  相似文献   

3.
《反生活》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作品,作品在叙述手法和创作主题上都体现了改变和创新。罗斯娴熟的运用后现代实验小说的叙述技巧诠释当代世界范围内犹太人的生存处境,对当代犹太人的民族身份作出多重维度的思考。本文旨在破解小说文本的迷宫,分析小说中巧妙糅合的片段化和元小说的叙述策略,认为这种叙述的迷宫背后是罗斯对传统犹太民族身份的解构和改写。  相似文献   

4.
许文茹 《现代语文》2007,(12):82-83
《冠军早餐》这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式的拼贴。通过玩弄拼贴这一语言游戏,小说系统地关注了其人工制品的地位,而这些语言游戏又解构了传统的小说写作,体现出冯内古特极具特色的后现代元小说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佩列文的小说《昆虫的生活》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后现代作家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创作手法。一方面,二者都是采用异化的创作手法,将人变成昆虫,对生活进行变形,表现了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等。另一方面,佩列文又不同于卡夫卡,二者在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7.
解构和虚构是对苏童的中短篇小说形式的主要特点。解构是指苏童对中国传统小说"文以载道"形式的一种解构;虚构就是一种建构,在解构的基础上利用虚构的方法的一种建构。传统小说"文以载道"的形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运用意识流、象征、精神分析等手法否定理性叙述;二是使用"陌生化""生活化"的语言解构生活。苏童小说形式的创作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作者的生活经历;二是作者的理想;三是文化对作者文学形式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历史叙事小说,因其改写、解构或颠覆了既往话语赋予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具有了自身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历史史诗的倾向;(2)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3)颠覆英雄神话,倡导“非英雄化倾向”。并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约翰·巴斯是美国后现代多产的小说家,因其在小说传统创作模式和创作理念上的探索与创新,成为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核心人物。他的文本世界中充满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寓言、拼贴以及后现代小说的诸多元素,同时借助戏仿的手法展示了一个虚构与现实交织、时间与空间错乱的奇异世界。巴斯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式解构,在阐释小说的虚构本质的同时,又将神话引入历史,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记录历史的本质,使其神话世界比现实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中国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的孤独与蒲松龄的孤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创作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差异。卡夫卡选择了寓言作为他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蒲松龄则选择了隐喻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卡夫卡是以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问题;蒲松龄则是通过志怪变形将现实诗化,以寄托作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卡夫卡将小说当作生活本身,追求最高的真实、梦幻般的真实;蒲松龄则将小说当作诗来写,通过小说叙事来言志抒情,并为小说创作开拓出一片新的艺术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的出现彻底动摇了传统翻译研究范式下的"作者中心说"和"文本中心说",它强调译者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阅读过程的开放性,与当代盛行的各种翻译理论构架有直接理论渊源。通过分析解构主义范式下当今翻译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出翻译研究不能只看到解构主义颠覆、拆解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解构之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学作品中,“病美人”、“弱书生”之类的学人物形象和人女性化自喻艺术手法频频出现,说明一种“病态美”充当着学和日常审美倾向的主流之一。不仅是在对女性和女性形象的审美上,在对男性和男性形象的审美上以及在整个传统化的美学视野中,都普遍存在着崇高品格缺席而“病态美”泛滥的现象。对“病态美”现象的分析与解构,可以促进纯粹而抽象的美学理论和艺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氏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5.
论张爱玲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之所以具有日常化写作姿态,是由商业化社会对文人的世俗化改造,她独特的历史观和沉迷于日常生活并细致地体味的个性心理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其散文既写丰富而广泛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更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透视,将之升华为对传统理想价值观的解构。这主要表现在以世俗实用的眼光消解文学艺术的诗性与神性,以日常世俗性消解历史、圣人、英雄的崇高神圣,和有关女性的神话等三方面。从写作内容及由此表达的“日常生活观”两方面呈现出文学“描述日常生活”的审美理念,使散文写作成为现代文学精神世俗化转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建立大众生存的合理的人性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描述结构主义、现代主义的信念为解构论的出场铺展了精神背景,后现代景观则呈示了解构论生成发展的现实语境。德里达的书写姿态就是在“逻各斯中心论”的极权威压下展开反叛,“阅读策略”就是他的“书写姿态”在经验层面上的运作。德里达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引起了传统文本观的变革。解构论的思维方式有纠偏的优势,但也有其不可超越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陈英 《教学与研究》2007,3(12):35-40
本文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的规律限制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得经济失衡不可避免;随着资本流动范围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解构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对马克思资本流动理论的非均衡的理解和延伸,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解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的策略之一似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从本源上审视和检验文本中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和方法的具体细节,揭示其所遮蔽或压制的意指过程中的差异与矛盾,以期颠倒原等级次序,更新认识,促进思想。解构主义用于文学批评则能排除定见,别开生面,取得耳目一新的释解,如文章中对《拧紧螺丝》和《莺莺传》的解构性阅读所证。解构主义所关注的不只是知识与真理问题,而更是权力与权威问题,它虽有局限性,但其合理的批判精神有利于破旧布新,至今仍能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反对阐释作为一种批评主张,与解构主义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但是在后现代理论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却发生了密切关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反对阐释的理论倡导者几乎都有一种解构主义气质;二、反对阐释理论从语言学层面对西方传统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质疑与批判,使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解构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20.
在服装设计中注入传统书画元素,是现代服装装饰工艺的手段之一;从饰形达意、谋技创艺两个方面来阐述了对书画元素的解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