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西部地区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将本研究中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重庆市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各方面指标一一作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的10年间,重庆市大学生整体平均身高增长了1~2厘米,但同年龄组不同年度间身高增幅不明显;肥胖比例城乡差异显著;同时得出结论:重庆市大学机能下降,即身高增加了,但肺活量降低,心脏功能减弱。建议: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福建省19~22岁大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并提出干预对策,为提高福建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在速度和耐力方面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力量水平显著下降。据此提出:在努力落实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我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全国大学生进行纵向对比,与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横向对比,找出我院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善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BMI值与唐山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河北省成年人(20—24岁)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唐山市大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校《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指数均值与全国大学生的形态、机能指数均值对比,从中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评分表在学生体育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旨在使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形态、机能评分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大学生三次体质调研结果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大学生三次体质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身体形态特征、机能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指标和问题。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剖析大学生体质动态变化的多层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湖北高校乃至兄弟省市院校当前及今后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廖小林  黄昌武 《体育科技》2010,31(2):97-99,11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008年上半年对湖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2007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3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湖南省2007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分析对湖南省体质健康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汉族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差异。方法:采用体育测量法,对广西2861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比较分析。结果:独生城市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优于非独生城市学生,但独生子女身体素质发展滞后,在耐力跑、男生上肢力量、女生下肢爆发力方面低于非独生城市学生发展水平。结论:在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国策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指出对学生体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初步掌握了广西汉族城乡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发展的基本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广西城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及改进广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提高体育教育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窦丽  季锋  周法斌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6):57-60,67
为了解南京林业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掌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总体发展趋势。根据2009年度大学生体测试获得的有效数据,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综合评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一般;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呈偏态分布,偏向较低体重的一侧;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差,柔韧力量素质相对较好;女生的体质状况好于男生,大二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最好。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倡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和指导;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体能发展,关注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发适合不同体质大学生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1.
1985-2000年广西壮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1985年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广西19-22岁壮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壮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稳中有降;15年间广西壮族大学生心肺功能明显下降;身体素质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及原因探究,为深入研究和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测试指标分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检测细则进行检测,同时就2011年广西学生体质健康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对各级各类学校主管领导进行调研访谈并向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了问卷。采用SPSS常规统计方法。结果:广西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提高;生理生化的功能水平有所改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有所提高。结论:从体育锻炼不足、学业压力沉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家庭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对广西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科学锻炼;减轻学业负担,保证睡眠,合理饮食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仫佬族7~15岁学生体质发育差别及其变化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测检方法,对1419名7~15岁仫佬族学生进行检测,并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学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仫佬族男、女生身高、体重指标低于全国和广西汉族乡村学生平均水平;肺机能状况优于全国汉族和广西壮族乡村学生的平均值;女生柔韧素质较低于全国汉族乡村学生,优于广西汉族和壮族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群体学生平均值。该地区仫佬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汉族乡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建议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潘聚仟 《体育科技》2014,(3):101-103
为了解仫佬族与瑶族7~15岁学生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的差异,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测检方法,对广西仫佬族1419名学生进行检测,并与广西瑶族学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仫佬族学生体格发育相对落后于瑶族学生的平均水平,体型趋向细长、瘦弱态势,但肺机能、上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显著高于瑶族学生的平均水平。因此,应根据仫佬族与瑶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和掌握广西仫佬族与壮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差异,对广西仫佬族1419名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并与2010年广西城乡壮族7~15岁学生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广西仫佬族与城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均值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身体充实度落后于城市壮族学生的平均水平,体型接近乡村壮族学生群体,男、女生身体形态生长突增高峰的开始年龄分别为13~14岁和10-12岁;肺机能发育水平以及柔韧素质仫佬族学生明显优于城乡壮族学生水平;视力不良检出率仫佬族与壮族学生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并随学龄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应根据各民族学生体质指标态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85 ~1995 年广西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1) 十年间身体形态,人体充实度增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2) 与全国及外省相比,身体机能状况不乐观,身体素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类的与非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因子都存在差异;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低,但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这也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梁莉  凌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9-90,100
为探讨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共60名女生进行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锻炼前后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受试者的胸围、腰围、大腿围有明显下降(P〈0.05),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单足支撑(s)明显提高(P〈0.01),晨脉、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肺活量、VO2max明显提高(P〈0.01)。结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明显增强呼吸系统、心肺功能,并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