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常瑛 《运城学院学报》2011,(4):11-13,3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制,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长期存在,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改革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渠道,合理调整和优化供给机制,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供给机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文章认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自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的提供者,但是现实中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性质的非纯性、可变性,政府的提供是有成本的、政府提供与生产的可分离性等几方面奠定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但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的特性、供给的范围、供给的效应、供给的主体选择、供给的模式等问题进行述评,以作为广西城市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环境系统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公共物品市场化配置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钰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1):100-104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城市公共物品运营效率而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伴随这种改革所产生的若干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因此,本就公共物品市场化配置的难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市场化配置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模型,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影响。据此,文章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7.
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等化供给是2035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城乡二元问题的关键。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研究城乡公共物品均等化的文献并略作综述,基于新疆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而得到如何有效促进新疆城乡公共物品均等化供给的途径。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等化供给,必须建立统筹城乡的、完整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变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立法缺失、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供给和实际需求失调,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力度;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配套,是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有效措施,能够为顺利开展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的边界和范围,实际上很难明确划分。大部分物品介于纯粹公共物品和纯粹私人物品之间。引入产权制度、组织以及技术等排他手段,公共物品能够由私人有效供给。争胜竞争市场过程中的企业家行动总是能够展示出公共物品的多种私人供给方式。一定情况下,搭便车和排他问题不再成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制约因素,非赢利性行为下的民间公益,也是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一种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物品在资源约束下具有需求的秩序性和动态性特征,而现实中的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而且在供给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供给体制”、“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体制、政府职能划分不清等。因而,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失衡就必须改变城乡分治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对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知识产权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从本质上看,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公共政策属性。在中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私权化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需要及必然结果。然而,知识产权私权化的不合理扩张和异化则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在社会权利体系中表现为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这种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已经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过程中,通过市民问计会、专家咨询以及意见征询等形式,构筑政府与公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初步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政策制定模式。但其公众参与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有限参与”阶段,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能都有待提高。公众参与效能的提升既取决于公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也有赖于政府制度的供给和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政策分析的程序在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基本步骤包括: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搜寻备选方案、预测方案结果、选择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一脉相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策是组织或个人为未来的目标任务制定的一种计划、纲领、准则,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每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出来的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政策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众参与.公众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公共政策实施的对象,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让公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才能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公共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成败。政策传播机制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由政策传播主体、政策传播内容、政策传播媒介和政策传播受众等要素组成;软件包括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政府—媒介—受众的合作、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视野下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环境权的提出是人权发展的新阶段。公民不仅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权利。我国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还不完善,需要建立以保护公民环境权为价值理念的环境政策,严格执行公共政策的环境评价,健全环境政策体系,提高国家和公民的社会责任等,以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描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探讨了在当前财政紧张的约束条件下,有效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选择,进而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