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信仰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支撑点;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解器;信仰能转化为主体行为的内驱力,能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加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任;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自国外的各种思想涌入中国,这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因此,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关重要,而在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信仰,探索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因此,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全方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氛围是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信仰迷失、信仰危机的现状,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围,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方式,开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相似文献   

5.
部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内在要求和根本所在,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要回应实践诉求,创新传播途径,壮大信仰主体,转变政治语言,倡导信仰仪式,建设红色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众化传播的本质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高校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传播行为.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从传播学角度考量.对相关工作的思考还远远没有达到充分考虑受众情况,精选传播内容,选准传播媒介.调整传播方式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人生观和世界观中最具主导作用的因素,大学生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大学生本人成长,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作为过程存在的大学生思想信仰是表现为多种形态的,每一种形态的思想信仰,在特定条件下,既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因为思想信仰会受到其他社会思潮影响而处在转化的过程之中。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从过程论视野探究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大学生思想信仰的形成,进而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信仰中的主导地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汪永生 《文教资料》2011,(4):118-119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危机。本文从阐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上的理论传播与接受,更表现在实质意义上的信仰确立与传递,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社会认同,信仰与认同的互动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逻辑结构,在社会文化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则是这一内在逻辑结构的外显形式。信仰、认同与话语权构成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确立社会主义信仰、凝聚主流价值认同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领域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以实践的角度来认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质要求和必然追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以理论成果造福群众,理论宣传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5.
肖潇 《培训与研究》2010,27(4):33-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命题。从辩证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涉及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诸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等等。正确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不仅有利于从理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内容,而且有利于从实践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面向日常生活的传播,并通过非日常生活的传播提升认识,起着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自身及两者关系发生了巨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要求我们培养传播骨干,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活动领域,采取不同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可能只被少数人所掌握,必须通过外部和自身的教育,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文章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对宣传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系统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传播能力,组织和实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的人或组织。因此,传播者本身的某些特点诸如自身素质的高低、活动能力的大小等,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目标和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