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经历了主体发展、综合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三个阶段。广东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积累了三个方面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确立之后,需要在整合学科资源、加快内涵建设和实现教学科研互动三方面深入探索,推动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三个鲜明的主要特点: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转向以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柯拉柯夫斯基作为当今西方著名的》马克思学"家之一,在其代表作中提出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旨,即浪漫主义主旨、浮士德—普罗米修斯主旨和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决定论主旨;这种》主旨说" 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如何评价和确定人道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实践之间的互动或反差等重要议题,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略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说服人"、"征服人"、"改造人"三个基本环节.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环节之间不仅在横向上互动,也在纵向上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当前,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以"说服人"为基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以"征服人"为途径,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以"改造人"为目的,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身心、政治、业务等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是其政治素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辅导员被动培训和主动学习两个方面互动促进的过程,辅导员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修养时必须紧紧抓住修养目的、修养方法和修养禁忌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 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有三个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中"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是什么;二是如何正确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经典文本进行科学释读;三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贯通;这三个问题的探讨,既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也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理论支撑,还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萨特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探索个人的自由与解放,其人学本体论经历了现象学本体论、自为的绝对自由本体论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本体论三个阶段。钩沉这三个阶段,评价萨特的人学本体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如何在实践中保持马克思主义三形态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保持“学术形态”和“政治形态”的良性互动;第三,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精神和学科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具有多维度的意义,但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内涵,都离不开同理论本身的关系。文章通过论述理论创新与话语权的互动,理论与实际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来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要不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以及如何中国化等方面。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三层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把立足点定位在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一种称谓表达与价值评判,又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品质特征,还关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为与践行方式,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行"之谓、"行"之实、"行"之倚。从"行"之谓到"行"之实,从"行"之实到"行"之倚,如一个链条那样相互衔接,将马克思主义由内至外、由对象性存在到主导性力量,由可以"行"到能够"行"、由"行"之根据到"行"之实现,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一幅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运行图景。"行"之谓是总结性概括、提炼性结论,"行"之实是内在性根据、根本性支撑,"行"之倚是关键性因素、决定性环节,三个层面共同诠释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与真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启示来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思想文化运动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型主体,具有从一般到个别推进的民族化动力。从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型主体,具有从历史到当代推进的时代化动力。从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互动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型主体,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推进的大众化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多样化社会思潮同时并存。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整合,要求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即平等对话机制、分析预测机制、过滤—吸收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