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赏古典诗歌的前提是读懂,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何人、何事、何景、何物),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态度(某种感情、道理、情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了解古典诗歌的类别1.写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美好志向,或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抒发对人生世事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秋江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志不得伸的感情。2.怀古咏志类。或缅怀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苦闷,或抒发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赤壁古战场的雄奇壮丽,表达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  相似文献   

2.
从美学意义上说,可把山水诗分为壮美和柔美两大类。山水诗创作必然会掺入诗人的主观感情意识,这是在欣赏时应该把握和辩证对待的。作为生命个体,诗人对人生和宇宙之间的有限与无限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有着极敏感的觉察和体验。山水诗重视人与宇宙精神的深刻契合,重视作者个性和心灵的物化。  相似文献   

3.
刘爱军 《考试周刊》2011,(49):25-25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豪迈奔放气势,深邃高远思想,为世人所瞩目;它那一泻汪洋的气势,曾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词中对人生的彻悟与洒脱也曾唤醒多少迷途苦闷的人;而它豪放之中带含蓄,高亢之中带深沉的感情基调也让很多人颇感困惑,本文从苏轼的人生遭际和他的性格入手对本词的思想内涵、感情基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在京口北固山…  相似文献   

5.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贬谪黄州的苏轼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著名的"赤壁三咏"中,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人生感慨.试从赤壁情结产生缘由、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力图让苏轼赤壁情结更具体、更形象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又思考赤壁战址问题,再次拜读张国光先生发表在湖北文史研究馆主办的《荆楚文史》1991年第一期上的大作《苏武(前赤壁赋)所反映的思想矛盾与复杂的感情一兼林苏武误以为黄州赤壁即‘三国周郎赤壁’的原因及比赋的艺术疵点》(以下简称《兼析》),对先生认为赤壁之战是发生在燕诉赤壁,而苏武则是误以为黄州赤壁即三国周郎赤壁的观点,笔者思之再三,却仍然不敢苟同,故就赤壁遗址这一旧案,草撰是篇,以求正于张国光先生。《兼析》的作者认为:“汉末的赤壁之战,是一次左右当时政治局势的著名战役。由于这次战役规模甚大,并因此…  相似文献   

8.
《黄鹂》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哲理美文。作者孙犁在这篇散文里抒写了他对黄鹂的一贯喜爱之情,对摧残这类鸟儿的行为及其恶劣环境的憎恶,描述了黄鹂伴着朝霞和彩虹飞翔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作者把广泛的生活感受和独到的人生见解溶化在艺术画面里,显得情思隽永,境界高远。这篇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郾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2郾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苏轼因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对比而产生了对功业、生命的迷惘,这也是古代哲人与诗人共同的困惑。但苏轼却能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耽赏于大自然的江山风月,而获得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才能真正把握《赤壁赋》的精髓。【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资料搜集】1郾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郾余秋雨的《苏东坡突…  相似文献   

10.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梦意象,这些梦意象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一是表达了传统的闺中之感;二是传递了对故乡、丈夫以及好友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记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怀。徐灿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与诗词的记梦传统、创作环境以及自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秋是郁达夫表达感情的点,特别是故都的秋,不仅是因为看不饱、尝不透北国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境与姿态,更是因为北国之秋的深味,这种深味和作者的性格情趣、人生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谪居黄州,并非因什么“鸟台诗罪”,而是神宗袒护,将东坡编管在黄州的。黄州自古属于“穷乡僻壤”、“楚头吴尾”、“下等州”。黄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是流放文武官员的世袭之地。东坡之所以能写出赤壁两赋一词,与他黄州的贬谪生涯和他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紧密相关。东坡频频登临赤壁,面对江南武昌西山吴王行宫,联想三国赤壁之战,权把黄州赤壁当作盖世英才鏖兵的周郎赤壁,向往英雄事业,写诗作文,“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逆境出人才,愤怒出诗人。贬臣东坡成为英雄,流放地黄州成为名邦。古今中外文人,把对周郎赤壁战事,对东坡人生感悟,都倾注在黄州赤壁及其二赋一词上,使得黄州、赤壁、东坡、二赋一词,既是民族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词曲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高中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001年高考卷所选的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高中教材中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摆脱了众多词人的婉约惆怅之态,抒发了词人豁达的情怀与超脱的精神。本文作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体会,从背景、思想、人生境界与矛盾等几个方面来鉴读这首千古名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对山水带来的欢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奠定了中国文人高逸旷达的人生模式。千古不易的青山,恒变不居的绿水.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流觞曲水的兰亭,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大江东去的赤壁.在山山水水中.文人们抒写自己的得意失意。  相似文献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为文学史家所注意。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亦即词人是在什么情绪支配下创作此词,词借赤壁怀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这个与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人们的见解却并不一致。《蓼园词选》论此词:“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谓“词的基调应该说是健康乐观的”。细绎其意,前者以为是悲观,后者以为是乐观,两者见解恰相抵捂。但我们联系苏轼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体会词里所流露的词人的思想情绪,又觉得都不尽吻合所以想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紧扣时代脉博、聚焦现实、品评时代热点、关注世态人生是高考作文的要求 ,那么教师就当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大自然 ,投向现实。新课标作文有新的理念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 ,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然而 ,很多学生被圈定在四堵院墙之内 ,与社会接触甚少 ,主题思想苍白无力很难写出文笔犀利、见解深刻的文章。学生如能紧扣社会热点、颂扬时代主流、揭露丑恶灵魂 ,会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寻找鲜活的题材 ,新颖的话题 ,紧扣时代脉博 ,表达对民族命运、人民生活的关心 ,主题思想的挖掘才会加深。当今社会哪些题材最值得关注呢 ?一、国…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作者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王国维视境界为艺术评价的最高标准,将审美的超越理解为对个体生命体验的重新观照和品味,并借助此观照实现由一己身世之感向"人类全体之感情"的飞跃,使其"境界"说抓住了文学之"本",即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生命体验,从而真实地描绘生活和现实人生,表现了对人类、自然的终极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