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赏识教育,让学困生树立信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点滴的进步,,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1.现在教育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
  许多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好,出现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得不到及时全面照顾,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我深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效果是否成功的关键,学困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学业型学困生"("学业型学困生"是指"非智力不足或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生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学业基础差,表现为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自己智力水平的学生")。还有一种属于"品行型学困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妨碍他人学习、妨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妨碍班级教学常规的学生)。还有其他的诸多原因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阴影等,引导学生逐步引导使其转化,转化后要及时巩固避免再次变为学困生。  相似文献   

3.
1.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
  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
  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纪金凤 《成才之路》2010,(33):43-44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学困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早已突破了分层是好是坏等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更公平、更有效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在具体实践操作当中存在着其对学困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大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导致破罐子破摔、缺少同辈群体的榜样效应、对教师本人的烦感、造成的自卑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形成终身学习英语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如何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灵,有效的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工作,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留守学生"调查与分析
  1.1"留守学生"调查。
  1.1.1"留守学生"中的55.5%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8.5%由亲戚代管,26%由其它人监护,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学生主要的监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课改背景下,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在实践的教学中我做了下面一些研究和摸索。
  1.教学创造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相似文献   

8.
分层教学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有:1.课堂分层教学探究;2.课内外分类指导探究;3.分层训练探究.在这几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最难把握的是:课堂分层教学.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16年,现就个人一些做法、体会,浅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为了便于表达,我暂且把优等生称为A层生,中等生称为B层生,学困生称为C层生。  相似文献   

9.
孙立群 《考试周刊》2012,(40):182-182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也是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新探求。目前初中教育教学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难题。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在一个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而分层教学的方法就能缓解这种教育困惑。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前分层、课内分层、课后分层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业水平;通过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困生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1.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1.1 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相似文献   

12.
王润 《考试周刊》2010,(1):219-220
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机械加工实习成绩.改善其非智力因素,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施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充分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1.创造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把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1):52-53
数学作为一门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学困生难以提高等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作用。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层,细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和后续环节一一分层实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要做好历史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应增加"学困生"历史学习的成功体验,并在历史课堂中采取三个方面有效的培养策略:(1)设置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2)教导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3)采取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英语新课程教学原则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育部,2003)。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提供参与课堂的平台,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英语教师应该学会"放风筝"。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粗略的看法。
  1.英语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理论和观念
  新课程所需理论和观念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联系起来,把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实践,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地进行英语教学,进而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提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薄,并成为"学困生"。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我看到了学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数学学困生,迫使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刀切,分层教学模式为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从课前分层到课中分层再到课后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教学中着眼差异,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