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相似文献   

2.
陈宜冰 《考试周刊》2010,(26):223-224
职高生由于其自身文化基础的薄弱和过去失败的经历,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学习的平台,用"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就成了激发他们重塑自我、体验成功之快乐的关键举措。本文作者采用"小教员"做法,创造了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生生互动"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玲娥 《成才之路》2012,(2):10-I000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爱上高中物理不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仁福 《考试周刊》2011,(39):171-172
对于许多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实在是一个为之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因为怕所以厌。本文认为,只要着力解决好"学生心结"、"学习兴趣"和"教学艺术"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促使学生逐步走向物理、亲近物理和拥抱物理。  相似文献   

6.
曹文俊 《考试周刊》2012,(50):70-70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着重从了解学生——"评"之基石、注重激励——"评"之精髓、引导品味——"评"之力量三方面,阐述了教学中,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作出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能细细"品味"的"评价",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主动建构与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周晓东 《考试周刊》2009,(9):179-180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8.
陈小燕 《广西教育》2011,(16):38-38
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练;有价值的游戏还能促使学生去发现,引领他们去体验,带领他们去尝试,激发他们去创造。总之,学习和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两大主题;把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  相似文献   

9.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找到诗人感情的源头,摸清诗人感情的脉搏,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诗的金钥匙,能轻松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果对诗人所处时代情况不清楚,就无法体会他们的"言下之意",更谈不上从中受到熏陶了。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等现象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围绕实验设计教学,有意识创造一些实验情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注意力的问题也就可能会很简单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董少权 《现代语文》2011,(8):159-160
不少学生在高一第一次正规语文考试(比如期中考试)都会遭遇"滑铁卢",他们创造了学习生涯中语文考试成绩的新低,有的尖子生甚至都能上演高台跳水。究其原因,是他们一上来就遇到了高考题型的试题,"若不看试卷上标明年级的文字,只从试题的内容判断,  相似文献   

12.
"无赖"是元杂剧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类型形象。这类形象的大量出现,是由于元代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无赖们为元杂剧创作提供了现实依据。作者借他们以透视人生,针砭世情;以创造冲突,推动情节;以正反相称,塑造人物。他们在舞台表演中,还具有批判的模糊之美,丑角化的扮相之美,科诨的娱悦之美。无赖形象在杂剧中传达了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戚光宇 《江苏教育》2013,(12):70-70
德国,是工业强国,更是文化大国。如今,在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也树立了德国"双高"(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美国《新闻周刊》把它称为"众厂之厂"。"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是在德意志民族近乎宗教般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严谨、诚信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等价值观下完成的。德国人的理性思维与责任意识已深入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沈洪玉 《文教资料》2010,(35):97-9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更应该提倡新观念、新方法、新导向。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生成——学生作文灵性舒展之"家";对话——学生作文生命涌动之"根";建设——学生作文生命享受之"源";实践——作文课堂与生活之"桥"四个方面对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王颖 《考试周刊》2010,(38):127-127
每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好与差之分,教师既要关心好学生,又要更多地关注"差学生"。教好好学生并不难,只要老师一指点,他们就能举一反三,有显著的进步,而"差生"则不然,一个知识点可能教师已经反复强调,可对于"差生"则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接受"差生"。  相似文献   

20.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的名言。一个民族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来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就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尝试,现谈谈其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